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鶴壁浚縣“三夏”麥收暨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舉行
2022-06-13 15:50:42來源: 鶴壁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李勝蘭

  原標題:浚縣“三夏”麥收暨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舉行 全縣麥收進度超九成

鶴壁浚縣“三夏”麥收暨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舉行

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麥收技能比武現場。鶴報融媒體記者 張大智 攝

  麥浪滾滾,麥穗飄香。6月11日,在鶴壁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農機手們駕駛著小麥聯合收割機依次出發,一個小時後,幾十畝小麥就被收割機“收入囊中”。這是浚縣“三夏”麥收暨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的現場。

  機損率遠低於省定減損控制指標

  減損就是增産,減損就是增收。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促進糧食增産增收、確保糧食安全中的主導作用,近年來,浚縣全面推廣機收減損技術,切實加強機手技能培訓工作,引導廣大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手開展精細服務,全方位提升糧食收割品質,確保又好又快完成“三夏”生産任務。

  當天,農機手們以賽促訓、以賽提技,營造了比學趕超良好比武氛圍。6月12日,浚縣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書蘭告訴記者,根據當天收割地塊面積,測産人員按操作規範對5個樣方進行了抽樣,測算出的機收損失率平均為0.92%,遠低於省定減損控制指標。

  多管齊下保障 “三夏”生産

  2021年的那場洪水給浚縣農業生産造成重創,作為鶴壁市重要糧食生産區,如何穩定播種面積、扛穩糧食安全生産重任成為浚縣恢復農業生産的頭等大事。

  記者了解到,浚縣在農業生産恢復重建過程中,探索“井、溝、晾、抽”四字訣排水模式,實踐“四補一促”晚播小麥應變技術及分類整地措施,有效應對上游泄洪、數輪強降雨侵襲和反復積水難題,小麥種植面積達103萬畝,基本與往年持平,其中優質強筋小麥24.8萬畝。

  “我們針對晚播小麥積極開展科技壯苗專項行動,並利用農業生産救災資金1152.58萬元對晚播小麥統一進行‘一噴三防’作業,有效推動苗情轉化,一、二類苗佔比達91%,實現了小麥由晚播弱苗到穗多粒重的華麗轉身,為今年夏糧豐産豐收奠定堅實基礎。預計今年小麥平均畝産573.2公斤,優質強筋小麥平均畝産567.6公斤。”浚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侯寶華介紹。在全面啟動高標準農田重建工作方面,浚縣實施3萬畝災後修復建設、53.1萬畝高標準農田災後重建和2022年浚縣高標準農田建設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2.44億元,已到位資金6.83億元,目前完成總工程進度的48.73%。農業生産秩序得到迅速恢復。

  為奮力奪取夏糧豐收,2022年浚縣儲備各類農用機械8.3萬餘臺;對農機手開展集中培訓3期;成立447支“三夏”生産應急服務隊,全力做好麥收服務。同時,對本縣未外出收割機1731台加上跨區返回及外省市來浚跨區收割機共4000余臺進行信息統計,印製浚縣2022年夏收作業便民服務通行證,提前做好疫情突發狀況應對準備,提供好信息後勤保障服務。

  看著金燦燦的麥穗,種糧大戶付太華由衷地説:“今年我們通過專家指導,科學管理,在地裏挖‘井’字溝排水,更換晚播小麥品種,加大播種密度,採取了很多措施。你看咱今年的麥穗粒數還是很不錯的,預測畝産可達1300多斤。我心裏很高興,我完成了對總理説要種出最好、最優小麥的承諾。在中央、省、市各級部門的資金、技術等幫助下,讓我深深感受到大災之後有大豐實屬不易。”

  夏收的同時,夏種工作同步進行。記者從浚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三夏”生産期間,全縣大力推廣種肥同播、貼茬搶播等技術,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勢花生産業,2022年計劃種植玉米77萬畝、花生25萬畝。並落實中央、省級財政補貼政策,加快推進耕地輪作套種項目,計劃開展大豆玉米複合種植0.4萬畝、玉米改種花生2.8萬畝。

  同時,浚縣還積極做好農資經營企業及農資門市貨源儲備調度及實施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截至目前,已檢查農資企業及門店780家,全縣儲備種子138.6萬公斤、肥料43000噸、農藥850噸,完全滿足夏種夏管需求,保持農資市場有序、農資價格平穩。

  截至記者發稿時拿到的最新數據顯示,浚縣全縣103萬畝小麥已收穫95.6萬畝,麥收進度已超九成。(鶴壁日報首席記者 李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