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漯河: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發展後勁不斷集聚
2022-06-15 09:33:59來源: 漯河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原標題:我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發展後勁不斷集聚

  二季度以來,漯河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和全國、全省穩住經濟大盤會議精神,錨定省委“兩個確保”“十大戰略”要求,積極克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風險挑戰,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

  不折不扣落實惠企政策。在推動中央、省惠企政策落地見效的同時,漯河市研究出臺進一步紓困解難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45條舉措和26條“補丁政策”,從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持等7個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出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四保”企業(項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及工業、交通運輸業、商貿流通業、文化和旅遊業、重點項目建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單企業保障辦法,形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1+1+N”政策體系。目前,已為1163戶企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16.98億元,上半年預計留抵退稅總量達到17.3億元,基本完成中小微企業和6大行業存量留抵退稅;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微企業力度,中小微企業佔全市政府採購比重達到99.5%;市、縣財政拿出2億元真金白銀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為企業發展“輸血補氣”。強化經濟運行監測,參照省經濟運行監測研判調度工作方案,對28個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並協調解決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加速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精準服務助力復工復産。疫情防控期間,漯河市通過閉環管理、點對點接送等方式解決企業車輛進出、原材料、用工等難題,確保27家重點企業和具備封閉運行條件的企業持續正常生産。疫情形勢穩定後,迅速調整工作重心,出臺加快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産意見,分層分類推動骨幹企業儘快達産達效、重點企業應復盡復、規上企業快速復工復産。疫情結束後,持續加大幫扶力度,落實各項惠企政策,一週內全市66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産,目前企業達産達效率為98.65%。以“萬人助萬企”活動為抓手,持續加大服務企業力度,用好五級問題解決閉環機制,推動企業問題清倉見底。在貨運暢通方面,堅持完善轉碼措施,強化車輛監管服務,來漯返漯貨車司乘人員提前報備率達80%,居全省第一位;建立保供平臺,幫助復工企業和全市物流企業線上對接物流需求,納入省級“四保”企業(項目)白名單46個,覆蓋全市總産值(投資額)80%以上,確保應急狀態下重點企業不停産、重大項目不停工。

  項目帶動集聚發展後勁。積極謀劃重大項目。動態完善“十四五”總投資2.2萬億元的項目庫,其中産業項目1.2萬億元,規模、數量比“十三五”翻一番。聚焦省“十大戰略”,謀劃一批重大創新型引領項目,其中總投資120億元的金大地聯鹼綠色轉型産業園已開工建設。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前三期“三個一批”活動開工率、投産率、達效率均居全省前三位。紮實開展招強引精,深入開展“雲招商 添動能”活動,1月~5月,全市新簽約項目131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7%,總投資590.8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9%。統籌資源要素匹配。推行“拿地即開工”,採取“三批滾動、三級調度、三班服務”工作法,先後推動8個批次4618畝建設用地報批。建立線上常態化政銀企對接工作機制,累計召開線上直播對接會13期,對接項目185個;投放貸款17批次,金額達4.6億元;授信項目20個,金額達31.9億元。

  提振信心促進消費回升。出臺紓困解難消費券發放活動實施方案,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參與,線上領券、線下消費,多方聯動、閉環操作方式,開展促消費活動。依託銀聯“雲閃付”平臺在零售、汽車和住房三個領域發放消費券。其中,在零售和汽車領域發放消費券,預計可帶動直接消費超5億元、間接消費超2億元;在住房領域發放消費券(按照每套5000元的標準發放電子紅包),可帶動直接消費超18億元。第一期活動5月28日啟動,截至6月5日,參與商家1866家,帶動直接消費6000多萬元。(漯河日報記者 王建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