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新鄉:以“3+N”網格為引擎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2022-08-09 09:20:01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在新時代“楓橋經驗”引領下,新鄉市公安局將全市合理劃分為4507個網格,實現“一村(格)一警”,探索出了以大數據為支撐及以網格實戰化、實體化、實效化兜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鄉模式”。

  2022年以來,新鄉市公安機關開展入戶走訪22.5萬餘次,採集信息2829萬條,整治治安亂點55個,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2萬餘起,化解率達99.86%。

  高位推動“三進” 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2022年年初,新鄉市公安局高點謀篇佈局,將縣級公安局長進縣級政府班子、派出所長進鄉鎮(街道辦事處)班子和民(輔)警進村(社區)“兩委”班子的“三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列為“一把手”工程推進,要求各單位列出時間表,限時完成。

  “要通過‘三進’工作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化解過去化解不了的矛盾,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子。”新鄉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朱東亞對“三進”工作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信心十足。

  “放在過去多少年都沒有解決的癥結,如今通過統籌手中的多方資源很快便化解了,這些成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在衛輝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趙旺勇看來,雖然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讓派出所全方位融入到基層社會治理大棋盤之中,既有利於派出所主責主業的落地落實,也有助於強化基層社會治理。

  創新融合“三務” 實現“一村(格)一警”

  2022年以來,新鄉市公安局持續在探索創新警務模式上下大功夫,創造性探索出了“3+N”(“3”即政務人員、警務人員、社會事務人員,“N”即多種社會管理職能)網格化管理模式。該局明確網格長由村(社區)“兩委”幹部擔任,牽頭組織推進網格各項工作;副網格長由村(社區)民輔警擔任,發揮公安職能作用;網格員由小區物業負責人或樓院長等社會管理事務人員擔任,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每天開展基礎信息採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疫情防控檢查等工作。

新鄉:以“3+N”網格為引擎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808175525

警務人員和商戶溝通交流 攝影 張振

  為真正實現警務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新鄉市公安局根據人口分佈、地域特點、治安狀況等情況,在全市3795個村、社區科學設置4507個網格。同時,新鄉市委、市政府專門分兩批為公安機關招聘260名輔警和1700名警務助理,全部下沉到網格,真正實現了“一村(格)一警”。

  “我們堅持實戰導向,真正把網格打造成‘一格多能’的基層戰鬥實體,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新鄉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朱向陽坦言,“三務”融合下的網格做得更實、離群眾更近、解決問題更快。

  深化創建“三零” 打造平安新鄉新高地

  新鄉市公安局堅持目標、問題、實戰“三個導向”,化小單元、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把網格打造成社會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率先感受到基層的矛盾點在哪兒,早發現、早處置、早化解,真正跑出轄區矛盾糾紛化解的“加速度”。

  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點、痛點問題,也深受小區居民詬病。為深化“三零”創建、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指數,5月底前,新鄉市將1286個“三無”老舊小區全部整改到位。

  新鄉市公安局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空間;建立健全大數據大平臺賦能機制,編織一道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網,對人、事、物、地進行全時空、多角度監測預警,發現案件苗頭第一時間處置,對可防性案件進行精確制導,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的財産損失,提升群眾的安全感。

  為深入推進“三零”創建工作,新鄉市公安局還積極探索推廣“三零”創建特色做法,構建黨政主導、群眾參與、綜治聯動、金融聯合、平安聯創的綜治信用體系。(文 張振 靳立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