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支撐 抗旱保秋(紮實做好抗旱保秋工作 全力奪取秋糧豐産豐收)
“這段時間太旱了,部分玉米有卷葉現象。”8月24日下午,在許昌市長葛市石象鎮古佛寺村田間,種糧大戶步松亞一邊和河南省玉米産業技術體系許昌綜合試驗站站長朱偉嶺交流,一邊用卷盤式噴灌機澆水。
步松亞2022年種植秋糧1600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800畝、機收籽粒玉米800畝。他澆水的地塊正是“米豆間作”區域,由於乾旱,部分玉米葉片有些枯黃,大豆葉片上滿是被蟲吃的圓孔,有些豆棵結莢較少。
“乾旱條件下,易加重蟲害發生,應加強預測預報,早發現早防治。”朱偉嶺説,受高溫乾旱天氣影響,加之大豆、玉米混合種植,今年甜菜夜蛾等蟲害發生較重,造成大豆幼莢乾枯、結莢困難,要抓緊進行防治。
“極端天氣給農業生産帶來不小影響,多虧有專家的悉心指導,我對糧食豐收充滿信心。”步松亞感慨道,2022年小麥剛收完,玉米專家就冒著高溫來到地頭,全程指導選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
放眼全省,進入8月份以來,河南省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各地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影響了玉米授粉品質,且加劇了蟲害發生。為幫助種植戶有效應對旱情,切實減輕災害損失,河南省玉米産業技術體系及時組建專家服務隊,與區域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奔赴商水、沈丘、長葛等地了解玉米受旱情況並進行技術指導。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河南省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玉玲説,針對出現旱情的田塊,及時灌溉補墑,提高土壤濕度,防止高溫乾旱疊加,減輕高溫造成的危害;針對長勢偏弱的田塊,追施葉面肥,提高玉米高溫熱害耐受性,保綠防衰,促進灌漿。
與此同時,在河南省抗旱保秋工作中,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河南農大的專家們還組成18個抗旱工作組,分包市縣開展抗旱保秋技術指導服務;各級農技人員經常性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大批高素質農民不等不靠,抗旱灌溉,加強田間管理。各方農業人才齊心協力,全力奪取秋糧豐産豐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出力。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是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的第一年,尚缺乏成熟配套技術,河南省組織專家編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指南,從品種選擇、播種機具到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盯緊種植關鍵環節,落實落細關鍵技術,通過示範集成適合各地的技術模式,力爭實現玉米穩産又多收一季大豆的目標。
“從抗旱保秋到‘米豆間作’,我省各級專家、農技人員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歸功於我省農業人才隊伍體系建設。”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目前,河南省農業科研人員達7000多人,其中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全面輪訓了3萬多名基層農技人員,同時完成培育經營管理型和專業生産型、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135.73萬人。(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