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市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
2023-02-11 15:15:1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鄧高靖責編: 蔣碩

  2月10日上午,備受矚目的信陽市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縣委黨校開幕。來自全縣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肩負著全縣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匯聚一堂,積極履職,共商息縣經濟社會發展大計,奮力譜寫新時代息縣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信陽市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_fororder_息縣1

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攝影 舒友權

  大會應到代表311名,出席大會開幕式代表273名,符合法定人數。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張生日主持會議。

信陽市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_fororder_息縣2

張生日宣佈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 攝影 舒友權

信陽市息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_fororder_息縣3

息縣縣長管保臣作政府工作報告 攝影 舒友權

  息縣縣長管保臣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本屆政府全面履職的第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困難挑戰,在信陽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對標市委“1335”工作佈局,全面實施“11345”工作安排,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産業發展勢頭強勁,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城市面貌煥發新顏,項目建設卓有成效,品質生活日益增進,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縣生産總值邁上300億元新臺階,增速位居信陽市第一位,創近年來最好成績;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6%,工業投資增長9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增速均位居信陽市第一位,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向著實現“美好生活在息縣”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管保臣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11345”工作安排落地見效的重要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省委、市委、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省委“兩個確保”奮鬥目標,對標市委“1335”工作佈局,深入實施“11345”工作安排,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實現經濟發展品質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奮力譜寫“兩個更好”和“美好生活在息縣”的出彩絢麗篇章,為老區振興發展、中原更加出彩貢獻息縣力量。

  管保臣指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7.5%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0.8%以上,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4%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進出口總值保持平衡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8%左右,單位GDP能耗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

  管保臣表示,圍繞上述目標,2023年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抓投資、促消費,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面激發消費活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優環境、聚活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育集群、強招商,培育壯大産業集群,著力實施開放招商,強化發展要素保障,加快産業提檔升級;重承載、提品質,聚力建設淮河新區,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持續提升城市品質,著力建造花園城市;守底線、興産業,堅決守牢兩條底線,加快發展鄉村産業,紮實推進鄉村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扛旗;促貫通、塑品牌,加快構建立體交通,創建文旅示範品牌,豐富文旅産品供給,推動交旅文創出彩;增福祉、惠民生,提升就業創業品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強化社會治理,堅定推進綠色發展,引領美好品質生活。

  管保臣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將以嚴而又嚴的作風、實而又實的舉措,持續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建設忠誠、法治、實幹、為民、廉潔政府。”

  大會以書面形式印發《息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息縣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代表審查;大會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辦法(草案)

  出席政協息縣十一屆二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文 李傳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