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8部門聯合發文!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2023-03-01 08:57:06來源: 大河網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大河網訊  城鄉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河南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大綠色建築、綠色社區、綠色建材、能源與資源利用等對社會碳減排的貢獻。

河南8部門聯合發文!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_fororder_e3f4f8cae1464ba499a8a26fd7a556b8

  目標:2030年前,全省城鄉建設領域直接碳排放達到峰值

  為進一步加快綠色建築發展,近年來,河南省陸續出臺一系列超低能耗建築示範推廣政策和技術標準,在財政補貼、非計容面積獎勵、綠色信貸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優惠,建築用能逐步實現清潔化低碳化,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逐步提高。

  《方案》指出,到2025年,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裝配式建築佔比力爭達到40%,2000年前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城市綠色社區創建達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理全覆蓋,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全覆蓋。2030年前,全省城鄉建設領域直接碳排放達到峰值,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體制機制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建築用能結構和方式更加優化,建築品質和工程品質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品質大幅改善,綠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綠色低碳運行初步實現。

  為實現預期目標,《方案》提出了兩項重點任務:開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

  開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

  到2025年全省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00%

  城市形態、密度、功能佈局和建設方式對碳減排具有重要影響。《方案》要求,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推動組團式發展。科學管控城市建設密度和建築高度,推進城市“留白增綠”,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新建100米以上的建築應相對集中佈局,並與城市規模和空間尺度相適宜。對於既有建築,嚴格拆除管理,城市更新單元(片區)或項目內拆除建築面積原則上不應大於現狀總建築面積的20%。

  提高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效率,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無害化處理全覆蓋,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以上。推進城市照明綠色化建設,到2030年LED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佔比超過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數字化系統。加強生態園林城市建設,2030年力爭創建4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城市建成區擁有綠道長度超過1公里/萬人。

  全面提高綠色低碳建築水準,推進綠色低碳建造,2025年全省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00%,新開工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面積比例力爭達到40%,2000年前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築佔比達到30%以上,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築、大型公共建築全部達到一星級以上,政府投資或參與的項目全面採用綠色建材。

  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到203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優化城市建設用能結構,大力推進太陽能技術應用,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50%,因地制宜利用地熱能,引導建築電氣化發展。

  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

  到2025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全覆蓋

  《方案》要求,全省開展綠色低碳縣城建設,位於生態功能區、農産品主産區的縣城建成區人口密度控制在0.6萬~1萬人/平方公里,建築總面積與建設用地比值控制在0.6~0.8,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最高不超過18層,6層及以下住宅建築面積佔比應不低於70%。縣城內部道路紅線寬度不超過40米,廣場集中硬地面積不超過1公頃。

  推動綠色低碳村莊建設和綠色低碳農房建設,引導《農村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推廣應用,提高農房能效水準。鼓勵就地取材和利用鄉土材料,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鼓勵選用裝配式建築技術建造。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確保“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常態化運行,到2025年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全覆蓋。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空氣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鄉村供氣、供暖、供電等方面的應用。(何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