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科“芯”城初顯“四梁八柱”(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緊盯關鍵環 做強産業鏈)——探訪“中原農谷”這一年
延津縣提升改造過的高標準農田,春天裏孕育著無限生機。高志勇 攝
中原農谷神農種業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這裡發現良種基因。李亞偉 攝
農情監測站採集區域內作物信息,實施農業大數據分析。延津縣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效果圖。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全部建成,神農種業實驗室入駐運行。平原示範區外宣辦供圖
開欄的話
春日河南,生機勃發。
當前,河南省各地正積極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主動奮發作為,全力拼經濟;圍繞支柱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緊盯關鍵環節,進一步做優做強産業鏈,以産業高品質發展為河南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即日起,河南日報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緊盯關鍵環做強産業鏈”欄目,派記者深入一線,採擷各地千方百計壯大産業集群、打造産業生態的生動實踐,以饗讀者。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懇請國家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的建議》等建議,引發熱烈反響。
2022年4月,河南省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舉全省之力在新鄉打造種業創新高地。一年來,中原農谷建設進展如何?近日,記者深入牧野大地,探訪中原農谷建設階段成效。
重中之重 百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大頭落地
3月28日,記者走進位於黃河北岸新鄉平原示範區的中原農谷核心區,舉目四望,萬畝良田綠波盪漾,小麥正沐浴春風拔節生長。
2022年以來,新鄉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把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作為建設中原農谷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該工程建設大頭落地,進入收尾階段。
受益於中央財政直達資金和專項債券資金保障,每畝建設標準從原來的1500元提高到4000元,中原農谷高標準農田全面“升級”:地里加裝農業智慧裝備,實時監測空氣溫度、風力級別、土壤濕度,並統一傳輸到信息化平臺調度,努力為中原農谷中的科研機構有效運轉、産業壯大發展,提供最適宜的“培養皿”。
“這裡是中原農谷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的‘智慧大腦’。”指著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師寨片區的一處建築,平原示範區管委會主任岳永鵬介紹説,“我們統籌推進農田路網、林網、水網、電網、互聯網‘五網融合’,不僅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更先進的是,這裡將統一歸集全市高標準農田數據,成為中原農谷數據總樞紐,助力農業邁向數字化、現代化。”
“只要把肥料倒在罐子裏,手機上下載個APP,坐在家裏就能澆地,再也不用一壟一壟撒化肥了。”站在改造完成的高標準農田邊,師寨鎮香時莊村村民路振華指著田裏的水肥一體機對記者“顯擺”,“從源頭到地頭,渠道、泵站、管網一應俱全,俺們種地條件更好、更輕鬆了!”
中原農谷東區的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項目,分為4個片區,整體規劃通過智慧農業建設,發展多種節水灌溉模式及現代農業生産技術,打造有機小麥生産與糧油加工基地。
“我們這片兩萬畝,是專供茅臺集團的高品質小麥生産基地。農田建設得越好,小麥産量、品質越穩定,農民的生産風險就越小,茅臺集團也會給延津小麥更多的配額。”延津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一處工地旁,新鄉市隆嘉實業有限公司基地科科長牛保志高興地説。
在中原農谷西區的獲嘉縣,從2022年11月開始,就在全域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群眾算好“功能提升賬、環境改善賬、經濟收入賬”三筆賬,一體謀劃,大幹一個半月,實現了“路肩平、河渠通、樹木齊、環境好”。群眾的笑臉更多了,基層幹部的腰桿更硬了。
“神農”匯聚 給花生做CT挑選“最靚的種子”
在中原農谷神農種業實驗室培養間裏,青年育種專家杜培正在帶領學生從樣本裏挑出“最靚的種子”——300多個花生苗樣本經過篩選、分樣後被放入裝有培養液的器皿中,再經過染色體檢驗、登記等程式後,繼續觀察。
“以前我們重點解決的是吃飽的問題,現在則關注吃好的問題。你看這兩種花生,個頭大的果實産量高但口感較差,個頭小的果實口感好但産量低。”神農種業實驗室條件保障部負責人張宇介紹,如今,在神農種業實驗室,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給花生做CT等檢測手段,探索基因秘密,研發優良品種。
在另一間實驗室,一項面筋強度測定實驗正在進行。小麥科研團隊副研究員周正富告訴記者,通過實驗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種子長出的小麥磨成麵粉,更適合做麵條,哪些更適合做麵包。從市場需求出發,培育更優質的小麥品種,推動小麥産業高品質發展。
新鄉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産區和種子基地。2018年,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落戶於此。2021年,河南省聚合全省優質種業科研資源,成立神農種業實驗室。2022年4月,河南省謀劃建設“中原農谷”,積極整合高能級創新平臺,規劃建設“兩中心三實驗室”,即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和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平原實驗室,著力打造國家生物育種創新引領型新高地、種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集群。
作為以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為基礎高起點建設的首家種業省實驗室,河南省全力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目前,神農種業實驗室已啟動實施首批一流課題,並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合力開展核心種源等15項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如今,神農種業實驗室科研設施區一期工程完工,小麥、花生、大豆、蔬菜等育種研發團隊組建完成,2022年已有8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63個農作物新品係正在參加國家或省級區域試驗,主持完成並申報省科技成果獎2項。
據介紹,目前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一期9個單體建築全部建成投用;先正達集團(中國)夏玉米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國家級小麥繁種基地、國家級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原農谷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國家特色果樹種質資源圃、河南省植物新品種選育創新産業園等15個項目成功簽約。
“作為中原農谷核心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目前,全區正按照省、市決策部署和要求,錨定目標、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大幹快上,聚焦科研資源集聚、優質企業招引、開放平臺打造等重點工作,進一步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佈局,確保今年‘四梁八柱’構建完成,實現良好開局。”平原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陳劍虹介紹,該區目前圍繞種業全産業鏈已實施8個科研項目,總投資141.5億元,已入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29家,累計選育44個良種,授權23項發明專利。
明確定位 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
中原農谷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一核”功能定位是種業創新高地,依託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和國家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等,集聚種業創新資源,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和種質資源保護;“三區”主要功能是立足産業基礎,承接中原農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應用,重點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農機裝備製造業、現代種養業等,建設生産加工基地和智慧農業示範基地。
“新鄉市小麥、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育種水準居全國領先地位。‘矮抗58’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多的小麥品種;由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自主研發的小麥品種‘新麥58’近期通過國家初審,成為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的‘新軍’。‘新麥’系列中的‘新麥18’和‘新麥26’,先後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中原農谷展示中心,講解員胡潤雨指著展櫃裏的種子驕傲地介紹。
一年來,中原農谷建設成效初步顯現。2022年,“鄭麥136”“豐德存麥20號”“吉興653”“豫單976”等小麥、玉米新品種最高畝産均突破900公斤大關。
中原農谷被賦予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任。它以中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為目標,以種子、種畜、種苗為對象,聚焦建設一流創新平臺、凝聚一流創新人才、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解決種業重大科學問題、攻克種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突破性新品種等6項主要任務,力爭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全球種業科技創新高地。
中原農谷核心區的功能定位是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按照“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農谷”的發展格局,平原示範區已編制完成《中原農谷總體規劃》《中原農谷核心區建設發展規劃》,積極探索“管委會+運營發展公司+專家諮詢委員會”的運營體系,全力構築運營全週期一體化新模式。未來,這裡將集聚一流科研院所、研發平臺、龍頭企業等創新資源,聚焦提升種業創新驅動和原始創新能力,開展農業科技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高地、科技新城、産業新城。
在中原農谷東區,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裏,82家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年産值超153億元,形成小麥全産業鏈、集群化發展局面;
在中原農谷南區,原陽縣建成國內最大的中央廚房産業園,入駐知名食品企業64家,産品種類突破4000種;
在中原農谷西區,新鄉縣種植有100多個玉米品種,打造玉米高産潛力探索的“新鄉模式”;獲嘉縣大豆生産面積有望突破10萬畝,正全力打造成黃淮海有影響力的大豆高産創建示範基地。
新鄉市市長魏建平表示,2023年是中原農谷建設搭建“四梁八柱”、夯實發展基礎的關鍵一年,“兩中心三實驗室”、河南農大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5個重點項目建設正加快推進。該市將按照省委“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十年全球一流”的目標,堅持把推進中原農谷建設作為攻克種源“卡脖子”核心技術、助力河南省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抓手,緊緊抓住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落位建設的發展機遇,積極引企、引資、引才、引智、引研,全力抓建設、打基礎,瞄準世界前沿,努力將中原農谷打造為河南的“農業晶片”,中國的“種業矽谷”。(河南日報記者 李虎成 代娟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亞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