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剛過,麥仁撐滿。5月22日,記者來到週口國家農高區鄲城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一望無際的小麥長勢喜人。微風吹拂,蔚藍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
金色的地塊中間,“週口國家農高區智慧農業信息中心”就像是一塊“農業晶片”,科技賦能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由中科院設計實施大數據物聯網,自動防治病蟲害、自動檢測土地地力缺項、自動提醒氮磷鉀缺失等。信息中心大廳的顯示屏上,孢子儀、氣象站、殺蟲燈、吸蟲塔、墑情監控、太陽能監控、葉面積指數一目了然,土壤的pH值、鹽分、溫度、含水率,以及空氣相對濕度、風速、氣壓等信息隨時掌握。這個“農業晶片”能控制田間的每一台高科技機械,僅灌溉就有中心支軸式、平移式、固定式、卷盤式、伸縮式、管灌式、滴灌式7種模式。
“這一片3800畝地種植的是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小麥育種首席專家許為剛團隊合作繁育的鄭麥1860品種。這邊650畝地種植的是與河南科技學院歐行奇團隊合作繁育的百農607品種,那邊2200畝地種植的是與週口市農科院合作繁育的周麥38品種。”週口國家農高區的惠民利民政策,激活了新型職業農民賈雲飛的潛能。他成立飛翔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200畝,帶動周邊1300多戶群眾致富。“高科技太多了,咱就單講這澆水吧。以往種田,1人澆地1天累死累活只能澆5畝地。現在我手機打開智慧農業控制APP程式,同時控制多臺灌溉設備,1台中心支軸式噴灌設備10小時能澆400多畝地,1個人管理幾千畝地不是夢。”
田成方、路成網,道路兩側的法桐枝繁葉茂、百日紅花開正艷。田間的中心支軸式噴灌等智慧機械設備見證著2023年的“三夏”大豐收。
據了解,鄲城縣為奪取夏糧豐産豐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在全縣範圍內合理佈局優化小麥品種種植,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由縣農業農村局抽調8名首席專家、87名農技人員組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團隊,為小麥提供全週期服務,並進行技術培訓,受訓群眾50多萬人次。特別是在小麥病蟲害防控方面,按照“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科技支撐、綠色防控”的規定,開展全覆蓋統防統治。同時,該縣2023年計劃投入3000多臺聯合收割機和2萬多臺拖拉機及配套農具,確保全縣146萬畝小麥5天內完成收割和秋季作物播種,實現安全、順利、豐産、豐收。
鄲城縣委書記李全林表示,鄲城縣將以週口國家農高區為引領,緊緊圍繞“四區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強化科技創新,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高品質推進農高區建設。(週口日報記者 徐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