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文旅文創 愈融愈出彩
2023-06-29 08:57:20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文旅文創 愈融愈出彩

河南:文旅文創 愈融愈出彩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河南:文旅文創 愈融愈出彩

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金覆面。

河南:文旅文創 愈融愈出彩

三門峽廟底溝出土的彩陶盆。

圖片均為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河南文旅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省接待遊客1266.3萬人次、旅遊收入55.5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4.1%、23.1%,位居全國前列。

  從春節假期到“五一”假期,再到端午假期,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説話,河南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文旅文創融合釋放新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謀深慮遠,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時代擔當,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力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今日之河南,依託歷史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的優勢,立足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遊勝地兩大戰略定位,積極發展富有特色的全鏈條文旅業態,培育文旅文創産業成支柱,領跑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新賽道。

  溯源賡續,文脈生生不息

  5月3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發佈商代重要考古新發現:安陽洹北商城遺址“郭城”不是城墻,是城壕。城壕上發現的通道以及不同時期的道路遺跡,有助於進一步深入認識洹北商城城市佈局。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戰場”,河南考古重大發現屢屢成為解讀歷史的“鑰匙”,不斷印證、補充、串聯起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軌跡。

  2023年3月底,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佈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入選。至此,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已達53項,繼續領跑全國。

  不久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啟動,再現“中華何以五千年”的偉大輝煌。河南省“華夏主脈”二里頭遺址、“商邑翼翼”殷墟遺址入選大展。

  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多年來,河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實證了不斷裂的中華文明史,承載著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如此評價:河南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為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了河南方案、貢獻了河南力量。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這一理念早已成為全省文博工作者的自覺行動。

  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承載多項“世界之最”的舞陽賈湖遺址博物館正式開放,人們可以在這裡探尋最早的釀酒材料、最早的管樂器實物、最早的文字雛形……

  “到博物館去”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地”;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芳容初露,人們在這裡,觸摸燦爛的彩陶世界,感悟先民的浪漫生活。

  行走河南,何以讀懂中國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河南省首次推出6條文物主題遊徑,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産旅遊線路,為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進行積極探索。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走哪?讀什麼、在哪讀、怎麼讀?這是河南文旅文創發展路上的必答題。

  摸清家底,培育特色文化旅遊精品路線。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有3000年以河南為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皇皇二十四史,河南名人星光熠熠……依託厚實的家底,河南推出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國家起源、逐鹿中原、中國功夫等16條主題文化線路,打造中華文明的探源地、實證地和體驗地。

  項目是“硬支撐”。2022年以來,河南省謀劃推進138個文旅文創重點項目,總投資4223億元,構成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硬支撐”。6月10日,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成為展示商都文化的又一重要地標,也是群眾家門口“可以遛彎兒的文化遺産”。

  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河南是黃河文化核心區和集大成之地,古都、古城、古跡等人文資源極為豐富。目前,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10個標誌性項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建成後將成為“讀懂”黃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全景式展示、體驗,高水準謀劃建設省博物館群。一體化推進河南博物院新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重點項目,集中展示中國通史及重大專題史,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一站式、全景式體驗旅遊目的地。

  突出集聚效應,建設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按照一個産品體系、一個行銷體系、一個交通體系佈局,打造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鄭汴洛串起黃金旅遊帶——看鄭州遊商都探商尋夏,遊開封泛宋舟陶醉風雅,逛洛陽觀盛唐追尋歷史,讓遊客戀上一座城奔赴下一城。

  研學旅遊,讓遊客“讀起來”。4月3日,在洛陽舉辦的2023世界研學旅遊大會上,發佈了河南10條研學精品旅遊路線,聚焦古都、黃河、考古、文字、美食、中國功夫等多個領域。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産業發展處處長劉春曉説,依託資源優勢,2023年將按照“聚焦一條線(黃河)、突破四座城(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大古都)、點亮幾顆星”工作思路,打造“千里黃河文化研學之旅”,讓大家更好地遊河南、知中國。

  打造文旅節慶“超級IP”。持續舉辦世界古都論壇、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封清明文化節、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等活動,“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立起來”。

  創意驅動,打造全鏈條業態

  端午假期,洛陽洛邑古城舉辦“洛邑古城之白龍殿試”沉浸式劇本體驗遊公開測試,以“實景角色扮演”新玩法賦能新文旅,構築穿越“夢裏隋唐”的沉浸式文旅互動體驗。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裏的麥田之上,長出了一座“博物館”,展出了來自河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等黃河流域12家博物館的50多件明星“文物”,遊客可在戲劇之外,了解文物穿越歷史,感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魅力。

  河南博物院“盲盒”文創“出海”,太極拳表情包、黃河非遺活躍在指尖,《風起洛陽》《夢華錄》等“一部劇帶火一座城”……通過創意驅動,讓流淌在人們心中的文脈、深藏于博物館的國寶、刻印在歷史書中的文字以更新更潮更炫的方式回歸,變成中原文化的新符號。

  文旅産品好不好、業態新不新,關鍵在創意、核心在團隊。打造文旅文創旗艦勁旅。組建河南省文旅投資集團,是加快推進文旅文創産業成為我省戰略性支柱産業的重大行動,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該集團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引領帶動作用逐步增強,截至5月末,總資産、凈資産、利潤總額較集團組建之初分別增長159%、178%、949%。銀基文旅、建業文旅、洛陽文旅、省文旅投資集團4家龍頭企業入選“全國文旅集團品牌影響力百強榜”。

  借外腦強大腦。聯合華為、騰訊以及諸多科研單位成立“文旅融合創新聯合實驗室”“數字文旅合作服務平臺”,為文旅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夯實數字新基建,在元宇宙科技新賽道上搶跑衝刺。

  主打“三張牌”,引進優秀團隊和項目。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鄉村康養旅遊地方標準,以鄉村康養旅遊示範村為抓手,主打民宿走縣進村、文化産業特派員、黃河非遺點亮老家河南“三張牌”,通過文化賦能、創意驅動,每年建設100個左右鄉村康養旅遊示範村。

  文化和旅遊部在河南省率先啟動“文産特派員”制度試點,遴選濟源示範區、信陽市光山縣、洛陽市欒川縣、焦作市修武縣的20個村開展鄉創實踐,引進多個優質團隊和文創項目,實現鄉村文旅全鏈條業態發展。開展“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青年鄉村營造行動,依託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邀約國內外40個優質團隊,通過打造非遺空間、非遺文創,涌現出鶴壁中石林村等多個綜合性文旅度假村樣板。

  持續推進“民宿走縣進村”,一大批民宿品牌落地河南,成為推進鄉村康養旅遊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已建成運營2461家民宿,打造多種文旅消費新空間。

  文旅行業具有高滲透性、強融合性、可跨越性的特點,插上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的翅膀,河南優質文旅創意産品層出不窮,吸引了更多遊客。

  文旅文創,融出時代新彩

  從京港澳高速公路靈山站出口一路向南,一條紅、黃、藍三色的“彩虹路”兩側,既可在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鳥互動,亦可于九里落雁湖戲水、靈山寺祈福……沿途皆景,讓人百看不厭。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旅遊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快打造“黃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態伏牛”“紅色大別”四大一號旅遊公路。按照河南省規劃,大力推動建成一批交旅融合示範工程、交旅融合示範景區,全力構建“快進慢遊”旅遊公路網絡。

  “文旅+交通”深度融合,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鋪就最美風景路。不僅如此,還有更多的“文旅+”正在書寫更多的美好篇章。

  文旅+音樂節。5月20日至21日,2023雲臺山音樂節震撼開唱。2天音樂狂歡,20小時LIVE演出、20組音樂大咖傾情獻唱、頂級舞美視覺盛宴,吸引國內外超10萬樂迷現場嗨玩。

  焦作雲臺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沛萌介紹,在音樂節正式開票後,3天內就提前售罄早鳥票、預售票,售票平臺一天點擊量達2500萬次,刷新全國音樂節售票紀錄。

  寶泉、嵩山、方特等眾多景區,也通過景區+音樂節+文創集市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流量”。

  文旅+體育。4月22日,河南省文旅投資集團聯合信陽市政府舉辦“首屆雞公山瑜伽健身節”,成功為“五一”假期引流,雞公山景區“五一”假期共接待遊客12.4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51.23%;5月,河南省文旅投資集團參與牽頭組建中南五省體育聯盟豫健(河南)體育産業集團完成工商註冊,將有效整合省內外體育資源,進一步拓展體育旅遊等業態。

  文旅+工業遺産。餐廳、茶咖、酒吧……這樣多元的消費場景出現在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這裡每天迎來數以萬計的遊客打卡消費。此外,還有芝麻街1958雙創園、鄭州二砂文創園等工業遺存,這些20世紀的工業遺存已蝶變為特色商業街區,成為城市秀帶、文化秀帶和生活秀場。

  文旅+數字新基建。抓住數字新基建的風口,河南啟動元宇宙創造者大賽,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百大標識數字化項目為基礎內容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復刻”河南文旅景觀,再現歷史場景。目前,黃帝故里、大宋東京城、老君山、龍門石窟等一批大賽作品已經推出,官渡之戰、牧野之戰、隋唐洛陽城等18個遊戲場景已上線。

  融合謀發展。培育文旅+民宿、文旅+康養、文旅+豫菜等業態,提升“吃住行遊購娛”服務品質,河南正在蹚出一條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表示,將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立足自身優勢,挖掘潛在動能,將厚重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轉變為發展優勢,開創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新天地,讓“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郭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