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文物保護利用的“河南模式”
2023-07-13 08:55:11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文物保護利用的“河南模式”(加強文物保護 賡續文化傳承)

  “我們的船馬上靠岸,糧食要從船上卸下來,你們覺得會卸到哪兒?”7月12日,在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一粒米的漕運之旅”展廳,身著漢服的講解員帶領遊客體驗一粒米從徵收到運輸,再到歸倉的全過程。隨後,遊客轉入一旁的“城與運”展廳,繼續“登船”,來一場説走就走的運河之旅。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自2022年5月建成開放後,迅速“變身”網紅打卡地,成了河南傳播隋唐大運河文化遺産價值、講好運河故事的文旅新地標。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在河南省,有無數像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這樣的生動實踐,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大遺址保護開出燦爛之花。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公佈了150處大遺址名單,河南佔16處,另有涉及長城、大運河兩條線性遺址5處,總數達到21處,數量位居全國榜首。

  作為全國重要的文物資源大省,河南境內的古代聚落、都城遺址、帝王陵寢等大遺址分佈密度令人矚目。它們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演變,成為實證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關鍵節點。

  河南大遺址具有集中整體連片、時代連續、內涵豐富、形態多樣、古今城市重疊、深埋地下等特點。各地根據遺址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摸索出了各自的“秘訣”。鄭州全面實施“生態保遺”工程,洛陽創造了“遠離老城建新城”的大遺址保護“洛陽模式”,安陽實行的是國家科研機構和地方部門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殷墟模式”等。

  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大遺址保護的一種重要模式,也是文化遺産與群眾美好生活相互融合結出的碩果,正逐漸成為保護華夏曆史文明根脈和基因、傳承賡續中華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截至目前,河南有安陽殷墟、鄭韓故城、漢魏洛陽故城、隋唐洛陽城等4處已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商城、鄭州大河村、偃師二里頭、偃師商城、內黃三楊莊、三門峽廟底溝、澠池仰韶村、信陽城陽城、舞陽賈湖等9處入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經過多年努力,這些遺址公園正以嶄新的面貌進入人們的生活。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説,河南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考古遺址公園,用中原大地獨特的文化魅力站在黃河岸邊、嵩山腳下,向世界講述著中國的故事。

  河南作為文物大省,地下文物資源極其豐富。近年來,為配合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高速公路、鐵路等重點項目以及城市項目建設進行的考古勘探發掘,發現“地下寶物”的案例不計其數。如何更好地解決土地開發中地下文物保護的問題,河南一直在探索。

  先考古,後出讓。2022年,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河南省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強基本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完善“先考古、後出讓”制度,深入推進“考古前置”改革。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6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市文物古跡總量過萬。在全力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鄭州市以“考古前置”改革為突破口,將考古工作列入土地供應條件,在土地出讓前全部完成,探索出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統一的地方經驗。

  “‘考古前置’改革為有效解決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促進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全面推進開了一個好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袁靖説,由政府組織考古工作,能夠真正把文物保護落到實處,維護文化遺産的尊嚴。

  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長任偉看來,通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文物工作完成後進行凈地出讓,宗地競得人可以快速推進工程建設,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千年文脈延綿不絕,燦爛文明生生不息。中原大地上,文物遺跡星羅棋佈,文化遺産燦若星河,一幅古今輝映、燦爛輝煌的文化長卷正在徐徐展開。(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 郭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