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量躋身全國前十
2023-07-26 09:01:11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省擁有量躋身全國前十 共有370家 三成分佈在鄭州

  專精特新企業是經濟活力的重要載體,目前,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如何,呈現哪些特點?7月25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關於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河南省深入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040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0家,“小巨人”企業在全國排名第10位。

  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逾萬家

  調研報告提到,自2017年開始,全省持續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培育認定工作堅持政策引領、企業自願、培育促進、公開透明的原則,按照“誰推薦、誰把關、誰審核、誰管理”方式統籌展開,逐步形成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級梯度培育路徑。7年來,河南省深入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040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0家。

  從地區分佈來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分佈在鄭州市(111家)、新鄉市(55家)、洛陽市(44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主要集中在鄭州市(738家)、新鄉市(301家)、洛陽市(261家)。從行業分佈來看,165家“小巨人”企業所從事的細分市場均屬於工業“四基”重點領域,佔比達到79.7%。從主營收入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平均比重為98.4%。

  從主要特徵來看,一方面,專注深耕細分市場,目前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從事所在細分市場領域平均年限為13.8年,有1653家企業主導産品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提供直接配套,成為産業鏈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和關鍵環節。另一方面,關鍵領域創新能力突出,有151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屬於關鍵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佔比63.6%,541家企業的主導産品實現了填補國內市場空白,佔比52.6%,主要集中在核心元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為解決“卡脖子”問題和推進製造強國戰略貢獻河南力量。

  形成特色鮮明的企業培育體系

  政策支持是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南省通過連續多年的動態培育、政策支撐、融資對接、要素保障等一系列的服務支撐,形成了逐級提升、特色鮮明、梯度發展的企業培育體系。

  財稅支持能力不斷增強。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落實中央財政獎勵的基礎上,省財政在有效期內每年給予後補助。2022年,統籌1.48億元支持河南省86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減稅降費激發企業活力。從2022年以來,累計為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紅利達32.4億元。2023年1~5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入庫稅收95.7億元,達到2022年全年的83.9%,增長勢頭良好。

  實現稅費服務直通車。開通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綠色通道,優化相關業務辦理流程,針對企業特點,定制了包括稅費減免、適用政策、減免期限等明細的紅利帳單,助企算好優惠賬。

  要素保障能力不斷優化。全面啟動河南省“專精特新貸”業務,“專精特新貸”于2022年3月底正式運行,已註冊認證企業戶數3239家,累計獲批授信約100.17億元,累計放款約80.65億元。

  強化細分領域的創新扶持

  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扶持機制、創新扶持政策、優化要素配置等,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建議,進一步完善河南省創新型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同組成的“金字塔型”梯度培育體系,築牢塔基、壯大塔身、強化塔尖。優化培育扶持機制,結合河南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檔案,提供點對點的精細服務,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一企一策。

  強化細分領域的創新扶持。對獲得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投資支持的企業,省財政按照“免申即享”原則,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勵資金。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建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加快構建科企共生、共建、共享模式,促進科研、生産銷售、成果轉化一體化。建立健全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標準,根據企業成長階段和技術需求,在技術培訓、技術諮詢、技術交易等方面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多層次、全生命週期服務。

  實施“中原英才”計劃等人才引進工程,精準引育一批高層次領軍型人才,搭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層次人才供給渠道。開展定向企業人才培養,鼓勵高校、職業學校與專精特新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進行人才培養,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專業人才支撐。(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