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鄭州:一城青綠與滿巷煙火的兩情相悅
2023-08-22 09:09:48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第一篇章:抓機遇 破難題 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 下篇 一城青綠與滿巷煙火的兩情相悅

鄭州:一城青綠與滿巷煙火的兩情相悅

走進芝麻街,心曠神怡 鄭報全媒體記者 徐宗福 攝

  鄭州的變化你看見了嗎?

  她變得愈加青翠了,花木扶疏的公園、碧水如練的河流,與在這座城市尋夢的年輕人,一靜一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青綠和朝氣。

  她變得更加溫暖了,煥新的老舊小區,風在搖它的葉子,草在結它的種子,一扇扇窗戶裏透出的是燈火可親家人閒坐的人間煙火。

  她變得越來越多彩了,長壽山漫山遍野的紅葉,黃河畔長河落日的魚塘,城市裏秋高氣爽的明媚,一幅絢爛多姿的詩畫長卷緩緩展開。

  城市更新,正在豐富著鄭州的城市底色,書寫著這座城市的璀璨未來,微小的變化鐫刻在街角的公園、在華麗轉身的老廠區、在日日向新的老街巷,在這座城市你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任何風景裏。

  舊建築和新思想的碰撞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出地鐵五號線沙口路站,高聳入雲的建築上,“鄭州記憶”幾個大字閃耀在夜空,年輕人如潮水般涌向了這裡。

  始建於1952年的鄭州油脂化學廠是我國“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建的165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生産的“中州牌”肥皂、“福樂爾”香皂風靡一時。

  在展館內,沿著腳下的“肥皂路線圖”,我們穿越歲月的長河,依稀可以看見當年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一塊塊香皂從這裡走出車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聞到這肥皂味,曾經的記憶一下就跳到腦子裏了。” 作為油脂化學廠二代,楊廣從小就聽父母講述油化廠的光輝歲月,每天放學後就和小夥伴在廠子裏玩,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見證著他的少年時光。

  在園區,老舊的廠房、煙囪、水塔、儲皂罐等,猶如一串串不可複製的文化符號,訴説著一座城市輝煌的過往,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變遷,更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鄉愁。

  如今,這些充滿工業風的老廠房,華麗轉身為特色文藝小店,綻放出新的生命力,工作日客流量8000余人,週末上萬,成為年輕人競相前來的“網紅消費打卡地”。

  “為精神尋找家園,為生活營造斑斕,為城市鑄造名片。”園區總經理王慧勤在接受採訪時説,“這裡是舊建築與新思想的碰撞,延續了粗糲的工業質感,又隨著時間慢慢生長出新的自然氣息,而兩者之間又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所以才能吸引大批的年輕人。”

  行走其間,一步一景,每個建築都綻放著它獨有的風采,每一個房間、每一個攤點都蘊藏著一個夢想的起點。

  “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已經成為青年創業者的樂土,目前已入駐新場景、新文化、新生活、新業態的經營主體近百家,初步形成了整體協調、良性發展的商業生態圈。

  “整個園區,每家店舖都各具特色,這些‘80後’‘90後’‘00後’創業者都在用心注入創意,打造消費場景,不斷適配年輕人的生活品位和消費習慣。”王慧勤説。

  舊建築與新青年的激情相遇,正在迸發無限可能。

  社區裏的最美人間煙火

  移步至桐柏路191號院,梧桐掩映的蘇式建築,曲徑通幽的竹林,棲息在窗欞上的小鳥,共同構成了一幅新與舊交融、滄桑與時尚共存的人間煙火圖景。

  這是個建於1953年的院子,居民多為江浙滬等地支援鄭州建設的紡織專家、技術人員,他們曾創造了鄭州紡織工業發展的輝煌歷史。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樓頂漏水、外墻風化脫落、道路坑洼等問題日益凸顯,在徵求居民意見後,一場老舊小區的煥新升級開始了——在保留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統一的設計改造。

  桐柏路191號院是個老齡化明顯的院落,60歲以上老年人佔了60%,如何更好地服務小區居民?

  在改造後的院子裏,我們隨處可見貼心的改造細節,比如對有臺階高差的單元入口加裝了坡道和扶手欄杆,便於老人出行;比如新增了晾曬桿,滿足了老人們的需求,也改變了私拉亂扯的亂象。

  桐柏路191號院的變化,不只是“靚度”,還有溫度。

  每到飯點,院子一角的“小食堂”就排起了長隊,蒜香清江魚、蒸南瓜、魚頭豆腐湯等菜品香氣四溢,每餐米飯和例湯都是免費提供,不愛吃米飯的還有饅頭、包子、麵條。

  張庭珍阿姨是食堂的常客,1953年從上海來鄭州支援建設,作為一名老專家,她一輩子都與鄭州的發展連在了一起。遠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多次提出把她接過去,但習慣了鄭州的生活,她一直不願動身。

  “餐廳的菜譜都是針對老年人的‘私人訂制’。”社區工作人員説,還可以提供上門送餐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行動不便的老人。

  考慮到小區有很多老人來自南方,食堂也經常做一些南方菜,讓老人們品嘗到故鄉的味道。

  人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在鄭州,城市更新的大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居住在中原區,今秋開學季,隨著中原區7所幼兒園提升改造工程“交鑰匙”,近2000名幼兒有望背上小書包走進家門口的公立幼兒園,開啟幸福的童年生活。

  走進芝麻街1958雙創園, 典雅的紅磚墻搭配工業遺存設施,既有工業風,也融合現代時尚元素。園區打造的集辦公場地、城市書房、工業博物館、鐵路公園、運動場館于一體的特色服務板塊,實現了産業園區、文化景區、商業街區、城市社區“四區”融合。

  遊歷于商代王城遺址,厚重的歷史遺存與遠處的現代建築相映生輝,全長300米的平等街,古今交融,成為傳統與現代齊飛的“國潮街區”。

  行走至鄭州經開區,正在探索破解“停車難”問題,通過對轄區閒置土地、待建工地等停車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排查,新開發30個臨時停車場,共計4073個泊位;全面發動各單位積極參與停車資源共享,初步實現開放共享停車場32個,共計4866個泊位。

  …………

  一幀幀鏡頭,定格的是城市煥新的精彩瞬間,一幅幅畫面,描繪的是城市向美向暖的發展畫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煥新的鄭州,也正在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看,一群青春蓬勃的身影正在奔向鄭州——

  2022年引進青年人才21萬多人,2023年上半年新引進14.2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4.7歲,年輕度位居全國第五。(鄭州日報記者 王戰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