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文旅市場供需兩旺 人次收入創新高
2023-10-07 16:22:49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河南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從改善供給、提升服務等方面入手,助推文旅市場持續升溫。8天假期,全省接待遊客8480.1萬人次,旅遊收入587.6億元。其中,接待遊客量為2022年的212.2%,旅遊收入為2022年的306.4%。

  愛國主題突出 共慶華誕氛圍濃

  國慶期間的中原大地,紅色文化旅遊唱主角、成主流,鄭州二七文旅商圈等推出“我愛我的國——紅歌會”“我愛你中國燈光秀”等主題活動;洛陽舉辦首屆黃河鋼琴音樂節,奏唱《歌唱祖國》等歌曲;信陽雞公山舉行“喜迎國慶 祝福祖國”慶祝活動;新縣許世友故里、清豐單拐革命舊址等地舉行《山茶花開》首映式、“雙節同慶祝福祖國”主題活動。

  積極改善供給 文旅業態品類足

  為活躍“雙節”期間文化旅遊市場,河南各地、各單位提前謀劃、精心籌備,努力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産品,最大限度滿足遊客多元需求。

  文博遊。河南博物院舉辦“中秋悅舞·豫博”“迎十一·慶國慶”精品課程——中原列國匯活動,吸引中小學生和家長前來參觀學習。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推出“奔流——魯迅博物館藏黃河流域石刻拓片展”和書院街貴族墓地“金覆面展”,給觀眾提供了解黃河文化的全新視角。南陽市博物院舉辦“小小考古家”體驗、講述文物中的中秋故事,邀請遊客免費品嘗六百斤“月餅王”。

  度假遊。鄭州銀基、伏羲山、長壽山等旅遊度假區,成為節日旅遊度假好去處。鶴壁鶴鳴湖景區推出“金秋十月,採摘不歇”活動,為遊客量身定做賞風景、品美食的觀光休閒之旅。濟源、欒川、魯山、新密、林州、輝縣、修武、南召、淅川、盧氏、光山等地,民宿入住率達到80%至90%。

  演藝遊。南陽迷笛音樂節售出15萬張門票,5萬餘名外地樂迷到場。許昌三國主題光影秀《春秋·憶夢》、駐馬店嵖岈山《西遊大聯歡》、安陽殷墟《一片甲骨驚天下》、商丘芒碭山《大漢禮樂》等沉浸式演出,讓遊客流連忘返。

  美食遊。漯河市以沙澧河文化風光帶為主會場舉辦首屆食品文化旅遊節,擦亮城市品牌、重塑美食文化。開封市推出尋味汴梁、百味汴梁兩條美食線路,向遊客展示熱氣騰騰的市井煙火氣。商丘串聯寧陵、睢陽、虞城、夏邑等地田園綜合體推出“碩果纍纍”秋季親子採摘遊線路,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橙黃橘綠 鄉村勝景”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夜間遊。鄭州市德化街、如意湖等推出夜景燈光秀、閃光市集,洛陽市應天門、九洲池景區開展中秋限定版月下漫舞與超大錦鯉巡遊,安陽開啟洹河夜遊模式。靈寶、淇縣、汝州、淮陽等地,推出《問道函谷》《大商盛宴》《怪坡燈光秀》《龍湖夜遊》等演出或夜遊項目,為遊客提供夜遊新體驗。

  民俗色彩鮮明 登山賞月成熱潮

  各地針對中秋節日特點,開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使遊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享受美好假日時光。新鄉萬仙山、轎頂山、九蓮山通過曬秋糧、曬秋果、曬秋菜,展示物阜民豐的新時代;開封萬歲山、包公府舉行武林拜月、宋韻四雅活動,與遊人一起咏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名句;洛陽隋唐洛陽城演繹“中秋宮宴”“武皇賜宴”場景,把祝福送給遊客;漯河“秋韻沙澧 今朝漯河”秋燈會為遊客呈現一場美輪美奐的文旅盛宴;平頂山寶豐馬街書會舉行“嫦娥奔月”“嫦娥送月(餅)”曲藝魔術非遺展演。浚縣、原陽、確山、禹州等地推出廟會、遊園、唱戲、鬧社火、打鐵花等民俗活動,吸引遊客參與體驗。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市場帶動效應好

  河南省各級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舉辦各類惠民文化活動1.16萬場次,進館431.4萬人次,線上線下觀看和參與群眾達825.4萬人次。鄭州、洛陽、開封、鶴壁等地先後舉辦“詩鄉月明”“嵩門待月”“豫見宋詞”群眾性詩歌文化活動,發佈四條中原詩詞歌賦主題旅遊線路,吸引眾多年輕遊客跟著詩詞歌賦行走中原大地。

  改進管理服務 努力提升滿意度

  河南省文旅部門節前統一部署,共派出1662個檢查督導組,開展假期文旅市場執法“閃電三號”行動,組織2023年度旅遊度假區復核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行為、違法違規現象,積極破解假期文化場館預約難、旅遊景區停車難等問題。洛陽老君山繼續推出無人值守“一元午餐”,鄭州市二七紀念館、三門峽市廟底溝博物館等實行延時服務,許昌市開通三國文旅公交專線,商丘市加強景區週邊交通疏導,安陽市規範並擴建景區停車位1200多個、新建改建旅遊廁所80余座,多方提升遊客幸福指數。截至10月6日18時,河南省文旅市場保持安全平穩。(文 張雨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