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週口鄲城力量
2023-11-07 09:05:56來源: 週口日報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鄲城力量

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週口鄲城力量

中國科學院技術人員操作智慧農業信息中心平臺。記者 徐松 攝

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週口鄲城力量

智慧灌溉讓農作物“喝水喝到恰好飽”。記者 徐松 攝

  2023年以來,週口鄲城縣按照“13710”工作部署,緊盯15項目標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強力推動農業強縣建設,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提供強大動能、貢獻鄲城力量。

  科技賦農,加快農高區建設

  河南週口國家農高區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推進會召開後,鄲城縣聚焦“四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加速推進農高區建設。

  全力建設“智慧糧田”。圍繞建設以信息化為支撐的“智慧糧田”,高標準建設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與中科院合作,圍繞“田、土、林、路、水、電、氣、技、管”九字建設內容,構建“一中心、一平臺、五體系、全流程”數字農田信息系統,建設5萬畝“智慧糧田”和3000畝無人農場,實現“耕、種、管、收”全流程數字控制,為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週口樣板”提供了鄲城方案。

  大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産業。聚焦小麥主導産業發展,規劃建設5000畝糧食精深加工産業園,已入駐千喜鶴、同福、正星粉業等企業。做優玉米精深加工産業,發揮金丹科技生物材料産業鏈主優勢,依託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産業研究院,規劃建設3100畝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産業園。做大甘薯精深加工企業,以新天豫食品為依託,流轉土地3.2萬畝,訂單種植優質脫毒紅薯12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紅薯)標準化生産基地順利通過驗收,形成了訂單種植、精深加工、科普展示、文化休閒、科技研發、良種繁育、綠色種植、冷鏈倉儲為一體的多維發展模式。

  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雙創”中心、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與週口師範學院共建河南週口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産業研究院。堅持錯位發展的原則,擬與中原農谷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建設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分中心、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河南農大等10余個種子研發團隊合作,堅定不移把農高區打造為黃淮地區良種繁育基地,實現豫麥、鄭麥、周麥全覆蓋。

  産業興農,助力鄉村振興

  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産業園。堅持品牌化、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發展,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1個、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5個、縣級現代農業産業園85個,實現“四級”創建體系全覆蓋。

  目前,已入駐産業園區重點龍頭企業25家、市級以上新型經營主體65家,總産值72.5億元。通過“雙綁”機制帶動19.7萬農戶實現增收,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成功打造“老家丹成”公共品牌,認定綠色食品10個、有機食品1個、名優特新農産品5個、地理標誌農産品1個。

  紮實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工作。全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形成了“縣有中心、鄉有站所、村有仲介”的土地流轉一體化服務體系。

  目前,全縣土地流轉託管面積95.7萬畝,流轉率58.5%,年底可完成建設用地指標任務3068畝。培育各類合作社4044個、家庭農場3176個、社會化服務組織66個,帶動10.2萬戶群眾參與産業規模化經營。

  持續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落實“單月講評、雙月觀摩、半年量化、年終評比”工作機制,採取“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建成標準化日光溫室大棚619座,棚均年純收入達10萬元以上。加快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培育數字蔬菜基地、好多肉園藝、青年鴨、唐橋鴨蛋、康全水産養殖、肉牛養殖等一批特色産業。

  強基惠農,建設和美鄉村

  該縣加快推進城鄉教育體系建設,建設縣職業中專新校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0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零輟學”。依託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持續推動優質資源下沉。19個鄉鎮衛生院實現胸痛單元和急救點建設全覆蓋,15個鄉鎮中醫館獲批省級示範中醫館。加快推進鄉村農資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由8名首席專家、106名科技骨幹組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隊,實現農技推廣服務全覆蓋。加快推進鄉村商貿服務體系建設。縣城區建成4300平方米的數字化倉儲中心。19個鄉鎮建設200家“供銷便利店”,實現“一個平臺、一網通用、一體融合、一店多能”。打造縣級綜合商貿中心(增強型)2個,升級改造鄉鎮商貿中心19個。投資1.7億元建設農村“四好”公路和通村入組道路240公里。建成3個縣級物流園區、18個鄉鎮物流快遞配送中心,完成村級便利店數字化改造,實現物流配送服務全覆蓋。

  為加快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建設,該縣探索“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整治殘垣斷壁、廢棄宅基地、空心院3476處,整理清退土地3521.6畝。

  縣長董鴻表示,鄲城縣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持續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競進狀態和“一天當作兩天用”的姿態,弘揚實的作風、提升幹的能力,奮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率先建成農業強市貢獻鄲城力量。(記者 徐松 通訊員 李鵬 胡勁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