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光山:守牢耕地“紅線” 撂荒地變“增收田”
2023-11-10 17:01:1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初冬時節,在信陽市光山縣羅陳鄉,新平整的地塊上,農戶們趁著墑情,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播種水果蘿蔔,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誰能想到,這些地塊兩個月前還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現在已經變身群眾播種希望的“增收田”。

守牢耕地“紅線” 信陽市光山縣復耕撂荒地播種增收田_fororder_整理後的撂荒地種上了小麥。張超攝.JPG

整理後的撂荒地 攝影 張超

  光山縣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多措並舉推動撂荒地整治,採取“農戶自耕、合作社流轉、集體代管”等方式,探索推行“合作社+土地流轉+農戶”等模式,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農戶復墾復耕、統籌利用,“喚醒”耕地資源,讓撂荒地重新成為“致富田”。

  羅陳鄉地處丘陵崗地,田塊零零散散的分佈在各處,再加上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土地成了撂荒地。自2023年春季小田並大田工作開展以來,該鄉積極宣傳政策利好,幫助農戶算清經濟賬,主動協調農戶與合作社、公司的溝通合作,及時解決地塊測量、分配、租金收益、合同規範等問題,積極促成撂荒地的翻耕復種,加快全鄉土地流轉進度,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目前,該鄉共新流轉土地5682畝。

  “開展土地集約化經營,不僅盤活了撂荒土地,還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讓土地的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羅陳鄉黨委書記翁峰介紹説,據統計,羅陳鄉培育種植大戶50多戶,通過“小田並大田、多田變一田、荒地變良田”等舉措,破解鄉村産業發展用地瓶頸和機制障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今秋已經復耕撂荒地3541畝。

  針對撂荒地普遍存在的耕種難、産量低等問題,光山縣引導群眾因地制宜調整産業結構,因地制宜推廣綠色種植新技術、新模式,提高土地復種指數,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一塊塊曾經只見荒草不見莊稼的撂荒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該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組織機械對撂荒地進行復耕,讓合作社成為撂荒地的“新主人”,為穩定糧食生産奠定了堅實基礎。(文 盛鵬 張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