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創新工作室,裏面的教具都是自己設計的。”11月29日,在中國船舶集團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孫延斐創新工作室,內燃機裝試工特級技師孫延斐一邊在共軌電噴機上進行碰響實驗,一邊向工作室的成員進行詳細講解,“當這個燈亮的時候,就代表這個環節的碰響試驗成功了。”
孫延斐一家,與河柴重工有著不解之緣。從他的外公到他的母親,再到自己,一家三代人參與了河柴的發展,也見證著洛陽這座老工業城市的變遷。
工作20餘年來,孫延斐多次參與重點項目研製,攻克柴油機試驗驗證多項關鍵技術難關,為國防建設和企業高品質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孫延斐也先後榮獲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技術標兵、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洛大工匠、中原大工匠等榮譽稱號。
三年練耳 成為“萬能鑰匙”
“我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柴三代。1957年,我的外公參與河柴建設的第一批工程,在基建處從事土木建設監造工程師工作;1971年,母親進入河柴,在小件分廠從事車工工作。”談起與河柴重工的淵源,孫延斐感觸頗多。
由於受到家庭環境的熏染,孫延斐自小就有著深厚的軍工情懷,立志長大後也像祖輩和父輩一樣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
“進廠是這輩子必須要做的事!”2000年,孫延斐進入河柴重工,在總裝廠從事內燃機試車工作,他所在的領域主要是發現機器故障並加以排除,這需要靈敏的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而剛進廠的孫延斐,對柴油機一竅不通。
11月29日,在中國船舶集團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孫延斐創新工作室,內燃機裝試工特級技師孫延斐正在共軌電噴機上進行碰響實驗 攝影 王威
“要聽成千上萬次正確的聲音,才能準確判斷出故障聲音。”為此,孫延斐開始苦練技能。為了聽柴油機運轉的聲音來判斷故障,白天,孫延斐“泡”在車間裏,趴在柴油機邊,把聽聲音當成一種享受;晚上,他潛心鑽研書本,“啃”下工作中的疑難重點。
就這樣堅持了3年,孫延斐終於練就了一套“獨門絕技”,僅憑聲音就能準確判斷故障並解決問題。
“光憑聽聲音還不行,要像老中醫一樣有‘望聞問切’的本領,才能勝任更多更重的試車任務。”在孫延斐看來,高速柴油機結構設計複雜,有上萬個大大小小的零件,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為了掌握柴油機試車維修的各種絕活,孫延斐堅持不懈地學習掌握各種高速柴油機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自學先後拿到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專科文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文憑,積累了豐富的高速柴油機裝配、試車和維修經驗,掌握了一把破解技術難題的“萬能鑰匙”。
“技術更迭快 我們要跑得更快”
自2003年起,孫延斐幾乎每年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出差,從國內4500米的高原、沙漠,到國外非洲、孟加拉,他的行李都是打包好的,接到任務,隨時出發。
2014年,河柴重工出口非洲塞舌爾的一台柴油機出現了問題,當地維修人員找了幾天都沒找到故障所在。孫延斐連續飛行奔波31個小時,來不及倒時差就上了船。
守在轟鳴的柴油機旁一天一夜,孫延斐最終發現是船上的設備問題導致了發動機故障,維修完之後,柴油機恢復平穩運轉,當地官員豎起大拇指連聲説“OK”。
這樣的故事只是孫延斐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柴重工不斷有新項目投産,孫延斐結合柴油機的使用特點和公司生産保障條件的提升,創新工作方法,實現了多項技術“零”的突破,將不可能變為現實,推動中國海軍由綠水走向深藍。
他先後攻克自主品牌高速大功率柴油機試驗過程中相繼增壓閥軸異常磨損、軸向間隙異常變化等難題,項目獲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一等獎;開發CHD622V20柴油機,填補3000kW以上功率段國産高速柴油機空白,為公司增加收入近5億元;完成了CHD622V20CR高速大功率柴油機3000米和4500米高海拔性能試驗,獲河南省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孫延斐先後撰寫科研論文10余篇,授權專利3件,開展雙五小、品質攻關20余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這些榮譽在孫延斐看來,都是“浮雲”:“時代在飛速發展,技術在不斷更迭,對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跑得更快,才不會被技術推倒。”
“讓隱性知識變顯性,代代傳遞”
多年的摸爬滾打、百餘次的實踐經歷,使孫延斐柴油機試車領域得心應手,成為名副其實的“定海神針”。但對孫延斐來説,這些還遠遠不夠。
2015年,河南省國防郵電工會授牌成立“孫延斐創新工作室”。自此,孫延斐不僅在一線發揮技術骨幹和模範帶頭作用,而且還主動擔當廠裏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
“師傅不僅手把手地教知識和實操,也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在孫延斐的徒弟王雪薇看來,跟孫延斐做事,看孫延斐做人,能讓自己學到很多東西。
近年來,孫延斐編寫教材和課件20余份,每年培訓50余課時,受訓職工600余人次。
“技能是隱性知識,把它們編寫成教材和企標,就會成為顯性知識,可以代代傳遞。”孫延斐説,堅持編寫教材和課件,是希望將所掌握的知識傳承下去,即使有一天自己退休了,新人也可以參考。
為了讓更多新人提升技能,孫延斐創新工作室還開辦了“技師大講堂”“築牢基礎再提升”特色培訓班,對技能競賽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術進行專項培訓。在孫延斐所帶的徒弟中,獲得高級工10人、技師6人、高級技師2人、勞模和工匠等先進4人。工作室成員累計完成技術攻關10項、技術革新22項、“五小創新”100余項、關重設備搶修20多次,節約資金1200余萬元。
孫延斐時常慶倖自己選擇了“廠三代”的人生之路:“現在整個社會都在弘揚工匠精神,在我看來,工匠精神就是要靜下來,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加細緻。”(文 葛慧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