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十三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深入推進健康河南建設(新聞發佈廳)
12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十三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河南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上,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黃紅霞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03歲,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居民健康素養水準達29.37%,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産婦死亡率分別降至2.52‰、3.77‰、9.04/10萬,連續多年優於全國平均水準。
形成“便民就醫”服務品牌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
會診轉診一站式服務、診間支付、病區結算……今年,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委改革辦、省醫保局在全省三級公立醫院和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推出“便民就醫少跑腿”七項舉措,目前,該項舉措已經推廣至全省399家醫院。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勇説,以便民服務的“小切口”,撬動看病就醫的“大民生”,七項舉措實施以來成效顯著,群眾就醫更加方便,醫療服務更加高效,醫患關係更加和諧,便民就醫品牌初步形成。
圍繞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省政府印發《河南省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2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建設省醫學中心15個、省區域醫療中心60個、縣域醫療中心105個。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領域“三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77億元。
重建省醫學科學院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重建省醫學科學院,是河南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要舉措。自今年7月省醫學科學院重建揭牌以來,籌建省實驗室1個,入駐8個臨床研究所,在建5個産業研究院,聘任6名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組建PI團隊66個,招引産業投資基金200億元,推動55項科研成果在省內轉化。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紅樂説:“省醫學科學院重建揭牌對我省醫學科技創新起到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目前已引聚各類高層次人才37人,帶動一大批優秀團隊前來創新、創業,人才匯聚效應逐步顯現。”
圍繞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品質發展,河南省相繼出臺《河南省中醫藥條例》《河南省中醫藥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等法規文件,擁有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在人才和學科建設方面,河南省擁有國醫大師4名、全國名中醫7名、岐黃學者6名、國家級中醫藥首席科學家1名,中醫兒科學等11個學科入選國家高水準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聚焦重點人群領域
基礎性健康服務持續改善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個省轄市成立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省托位數達30.2萬個,比2022年增加了7.2萬個,已完成今年計劃目標。下一步,河南省將重點聚焦擴大托位供給、就近方便可及、品質更有保障,努力提供充足、便捷、優質的嬰幼兒照護服務,爭取明年再增加托位8萬個,明年年底托位數超過38萬個。
聚焦提升老年健康水準,全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302家,佔比達75.12%。541家醫院、244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被命名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辦好婦幼健康民生實事,目前,完成宮頸癌篩查88.91萬人、乳腺癌篩查90.88萬人;免費産前篩查覆蓋率87.06%,新生兒“兩病”篩查率99.46%,新生兒聽力篩查率99.07%。
今年6月1日,河南省疾控局掛牌成立。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省疾控局黨組書記、局長郭萬申介紹,省疾控局已聯合鄭州海關建立口岸公共衛生常態化合作機制,總結固化新冠等傳染病疫情防控經驗,切實將口岸疫情防控融入“大衛生”“大健康”體系之中。同時,建立省、市、縣三級疾控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網絡,打造一支在關鍵時期“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提升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能力。
為解決基層衛生人才進不來、留不住的問題,日前河南省出臺《河南省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改革提升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鄉聘村用、公有産權村衛生室建設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按照《實施方案》要求,2025年前為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引進、培養醫療衛生專業人才4萬人以上,並啟動實施村醫隊伍三項計劃,即大學生村醫招聘、大學生村醫訂單定向培養和在崗優秀村醫校園培訓計劃,2024年公開招聘500名大學生村醫、培養500名大學生村醫,培訓1000名在崗優秀村醫,有效促進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擴容提質,讓居民健康“守門人”隊伍強起來。(記者 李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