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我國首次發現玉米籽粒鐵轉運分子開關 河南農業大學和神農種業實驗室參與該研究
2023-12-11 09:18:45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缺鐵引起的貧血病是常見現象,我們能否掌握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鐵含量“開關”,讓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就能充分補充鐵營養?12月8日,我國科學家在北京發佈了重大科研成果——“發現玉米籽粒鐵轉運分子開關”,正在讓這一願望成為現實。

  據了解,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河南農業大學聯合神農種業實驗室,鑒定到調控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關鍵基因ZmNAC78,首次解析了該基因和金屬轉運蛋白共同組成一個分子開關控制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機制。科研人員利用該基因,使玉米籽粒中的鐵含量顯著提高到每公斤70.5毫克,比現有生産所用玉米籽粒平均含鐵量提高2倍以上。同時,利用開發的分子標記,培育出了籽粒富鐵的玉米新品係。該研究為解決“隱性饑餓”——鐵等微量元素缺乏問題提供了新基因。

  相關研究成果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于《科學》(Science)期刊。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博士後、河南農業大學已畢業博士閆鵬帥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李文學研究員和河南農業大學湯繼華教授為共同作者。

  全球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缺鐵引起的貧血病困擾,根據第四次全國營養調查的數據,中國居民貧血患病率為20.1%,其中一半為缺鐵性貧血。“雖然依靠服用補鐵劑等手段,可以改善人的鐵營養狀況,但是成本較高。”湯繼華教授告訴記者,如果能將日常食用作物鐵含量提高,有助於從根本上低成本改善大範圍人群的鐵營養狀況,這對於以玉米為主食的發展中國家意義尤其重大。

  為解決這一難題,2004年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設立“生物強化挑戰項目”,目前在水稻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玉米籽粒結構不同,鐵等營養物質進入需要通過基底胚乳傳遞細胞傳遞,其生物學路徑一直是植物營養領域懸而未決的問題。

  “新發現的這項研究成果,在揭開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生物學路徑的同時,也為解析營養物質如何進入小麥等具有傳遞細胞的禾穀類作物提供了新思路。”湯繼華教授介紹,該研究還開發了富鐵玉米新品種培育的分子標記並率先應用,選育出富鐵的玉米新組合,為解決鐵等微量元素缺乏的“隱性饑餓”問題提供了新材料與新基因資源。(記者 尹江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