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爭先出彩 以創新之力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
樓陽生(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時代大勢,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産力這一重大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闡明瞭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內涵、核心標誌、本質特徵、顯著特點等,指出了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的主要任務舉措,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成果,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為我們推動高品質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進一步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河南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統籌推進“十大建設”,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特別是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首要戰略,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技創新,推動創新鏈和産業鏈深度耦合,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引領帶動全省發展動能之變、結構之變、品質之變日益彰顯。近三年新建20家省實驗室、6家省産業技術研究院、41家省産業研究院、50家省中試基地、28家省創新聯合體,超短超強鐳射、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啟動建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由2020年的6310家、11826家,增至2023年的1.2萬家、2.6萬家,均翻了一番。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20年的384.5億元,增至2023年的1367.6億元,年均增速分別為58.36%、68.39%、33.4%。三年來引進一大批國內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青年人才,目前在豫兩院院士46人,比2020年接近翻了一番。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由2020年的1.66%,提高到2023年的2%。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近3年分別年均增長10.8%、14.6%。
“十四五”後兩年,是河南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面邁上高品質發展軌道的衝刺決勝期,是將要形成以新質生産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産業為主導、傳統産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攻堅突破期,也是決定河南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窗口期。我們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堅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問題、作決策、抓發展,把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不斷以創新之力催生穩增長的支撐點、調結構的突破點、新動能的生長點,奮力跑出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扛穩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
一是強化創新引領,培育新質生産力發展新動能。鞏固拓展“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謀劃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省科學院、環省醫學科學院、環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的創新生態圈。深入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推動主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優勢領域創新聯合體全覆蓋,依託智慧島體系完善科技企業孵化成長鏈條。加快高校“三個調整優化”,大力支持“雙一流”建設和第二梯隊創建,積極爭取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落地。創優人才發展大生態和用人單位小氣候,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
二是突出換道領跑,搶佔新質生産力發展新賽道。把發展未來産業作為打造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既做“有心栽花花要開”的事,也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在多點發力中跨越趕超。特別是積極推進積體電路補“芯”、軟體産業鑄“魂”,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運用,集中力量突破量子晶片、量子編程、量子精密測量及相關材料和裝置製備關鍵技術,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基材料等領域抓住重點發力,推動先進基礎材料提質發展、關鍵戰略材料培育壯大、前沿新材料前瞻佈局,加強高端儀器設備研製與産業化,培育類腦和倣真機器人細分賽道研發優勢和産業高點,打造氫能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三是注重數智賦能,厚植新質生産力發展新優勢。以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建設為引領,深度融入“東數西算”,打造算力高地。做強數字核心産業,一體推進補芯、引屏、固網、強端,培育新型顯示和智慧終端、智慧感測器和半導體、光電、先進計算等産業鏈。實施企業上雲上平臺提升行動,推進智慧車間、智慧工廠、未來工廠建設,拓展“人工智能+”、“5G+”等應用場景。加強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推動數據要素市場規範化、制度化建設。
四是加快綠色轉型,塑造新質生産力發展新方式。以開展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為契機,全鏈條推進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一體推進控煤、穩油、增氣、引電、擴新,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發展高效節能設備、先進環保裝備、節能環保綜合服務等産業。
五是堅定深化改革,構建新質生産力發展新體制。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健全科技服務綜合體工作機制,推進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機制改革,擴大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範圍。推動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實,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擴大制度型開放,以一流營商環境保障高品質發展。(新華社記者李俊 張興軍 孫清清 翟濯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