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在希望的田野上)
3月15日,武陟縣喬廟鎮河南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麥田內,春管正忙。 河南日報記者 王錚 攝
“驚蟄”已過,“春分”將至,中原大地8500萬畝小麥返青起身。
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産區,小麥種植面積、單産、總産均居全國第一。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赴南陽考察時殷殷囑託:“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五次到河南考察調研,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每次必談農業,必談糧食生産,深情寄語:“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糧食生産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
牢記囑託,奮勇爭先,河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小麥産量佔全國四分之一強,糧食總産穩居全國第二,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製成品6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良田”盡顯“科技范”
走進中原農谷核心區——新鄉平原示範區師寨鎮高標準農田萬畝核心區,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高約4米、長100多米的大型平移式噴灌設備緩緩移動,小麥喝上了水肥“營養餐”。
給這個“大塊頭”髮指令的是當地種糧大戶薛衛波。只見他打開手機,按照流程摁了幾下,兩三分鐘後,所有的噴頭噴出水花,每隔5分鐘,噴灌設備的雙輪就會前移半米。
“澆地還能這麼方便,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薛衛波的記憶中,小時候跟著村裏老人澆地,用過水泵,拖著長長的地龍帶,澆一段拖一段。前幾年,趁著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機會,他承包了2000畝地,鎮裏牽頭建立“小麥春灌服務”微信群,種糧大戶有問題隨時在群裏提問。
“用平移噴灌設備,不光省水省力,還澆得勻實。從前要七八天的活兒,現在一個人兩天就幹完了。”“智慧灌溉”為麥田春管按下了“快進鍵”,薛衛波説,“地頭的高科技設備還有不少,智慧墑情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麥田乾旱程度,昆蟲雷達能遠距離監測遷飛性害蟲運動軌跡,現在種田越來越方便了。”
藏糧于地地生“金”。河南省在建成8585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高質高效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378萬畝,探索形成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機制,畝均提高糧食産量150—200斤,大大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今年,河南省將新建45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加強高標準農田項目全過程管理,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良種”“良機”助增産
一株來自西北的牧草,一株來自中原的小麥,兩者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位於中原農谷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小麥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團隊,利用冰草與小麥遠緣雜交創制的小麥新品係普冰資300,較對照增産15%以上。
“冰草是生長在西北地區的一種牧草,對小麥白粉病等病害免疫。”團隊骨幹張錦鵬介紹,研究人員將冰草和小麥進行遠緣雜交,選育出了“普冰”系列小麥新品種,有了冰草基因的加持,小麥的産量和抗病性都能大幅提高,現在已有12個“普冰”系列小麥品種通過國審。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河南高位佈局中原農谷建設,已吸引53家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和74家種業企業正式入駐,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其中鄭麥379等5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新麥58、鄭麥918先後以1618萬元、1918萬元成功競拍,接連刷新我國小麥單品種轉讓價格紀錄。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中原農谷已全面起勢,與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構築形成河南“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張“小麥育種天團”的合影刷爆了網絡。
照片中6人都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小麥育種的“大咖”,其中,許為鋼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小麥分子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茹振鋼是河南科技學院教授,6人中2人來自河南,凸顯了河南在全國小麥育種梯隊中的領先地位。
“種業創新發展是穩糧增産最核心的驅動力和保障。”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介紹,河南在全球率先繪製出黑麥基因組高品質精細物理圖譜;2009年以來,河南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新品種數量佔全國近三分之一,全國小麥育種領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共11個,河南佔5個。高産優質小麥品種對增産的貢獻率接近50%;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小麥、花生育種水準國際領先,玉米、芝麻、西甜瓜、辣椒等新品種選育水準全國領先。
糧食要高産,種子是“晶片”,“良機”是支撐。先進的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各種智慧農機在田間地頭大顯神通,跑出糧食增産“加速度”。
河南農機裝備加快迭代升級,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中原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
“良制”為糧食生産托底保障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破解“誰來種地”難題,已經成為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亟待解決的課題。
“我們聚焦一家一戶幹不好、幹了不划算的農業生産環節,重點支持市場供給不足的農業生産關鍵和薄弱環節的玉米、花生等秋作物耕、種、防、收等託管環節和服務內容,農業生産託管服務面積498萬畝次,服務小農戶9.8萬戶。”浚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浚縣大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糧食單産提升增效,入選2023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近年來,河南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12.6萬家、佔全國的13%,居全國第一位,農業生産託管面積2.2億畝次,其中糧食生産託管面積1.88億畝次,均佔全國10%以上,較好地解決了“怎麼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
防災減災,河南省從種子到地頭建立了完整的應對機制,有各級黨委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一噴三防”“一噴多促”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最大限度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廣袤田野上春管漸忙、人勤春早。全國春季農業生産暨防災減災工作會議今日在河南召開,我省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抓好春季麥田管理,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産,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産豐收,為實現全年糧食穩産增産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劉曉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