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粽香飄四海 共品文化味
2024-06-11 08:40:54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粽香飄四海 共品文化味(“粽”享端午)

  又是一年農曆五月初五,被視為華人四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到來。端午期間,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友人選擇“沉浸式”體驗端午“文化味兒”,開啟一次次中外友人的文化交流之旅,也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增添一抹亮色。

  6月10日,端午習俗走進埃塞俄比亞。來自河南的中國第25批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同當地醫護人員一同包粽子、吃餃子,共享埃塞俄比亞“全民美食”英吉拉。“先將粽葉折出一個鬥,抓一把米填入,再放一塊甜糯可口的蜜棗,長邊疊葉……”隊長劉俊英手把手教大家包粽子。埃塞俄比亞友人學得很認真,在劉俊英的指導下,一隻只棱角分明的粽子包好了。劉俊英説:“這是我們來埃塞俄比亞後的第一個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援非人員共同的情感寄託,希望通過慶祝這一節日,向更多非洲朋友傳遞我們援非醫療隊的關愛與溫暖。”

  在海外邂逅端午習俗,已不是新鮮事。2009年9月30日,中國端午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節日。“端午‘申遺’成功時,我在法國,這一消息確實激發了法國華僑華人群體保護和發揚民族傳統節日的熱情。”法國河南同鄉會會長祝曉琳説,在法國生活工作20多年,發現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當地人起初對端午節的認識比較淺顯,但現在大家過端午的熱情逐漸升溫,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劃龍舟、吃粽子、炸果子,並借此相互走動,端午節真的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端午民俗在海外“圈粉”無數,而距法國萬里之外的大河之南,端午文化體驗更加火熱。6月10日,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菲律賓的10余位外籍教師相聚鄭州西亞斯學院,一起“粽”享端午,沉浸式感受古人過端午的儀式感;6月5日,鄭州商學院的3名外籍教師走進鞏義市曌亮牡丹香包體驗館,學習縫製手工香包,在互贈香包中傳遞節日的祝福。

  豐富的中外文化體驗之外,民間教育合作帶來的跨文化交流也如火如荼。端午節前夕,美國聖瑪麗中學中文項目暑期班的14位美國青少年走進位於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的國香茶城,感受“一茶一粽過端午,茶香嫋嫋消夏暑”的文化傳統,來自美國的中學生戴欣格對端午節並不陌生,她説:“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還與歷史人物屈原有關;粽子也是這個節日不可或缺的美食,好吃極了。”同樣參與了此次活動的美國暑期班教師領隊安娜也被端午習俗賽龍舟“圈粉”,她説自己的波特蘭和西雅圖朋友也會劃龍舟,“這些精美的龍舟確實賞心悅目,希望把端午習俗介紹給更多朋友”。

  從埃塞俄比亞的中外醫護人員到法國的華人華僑,從美國的青少年到身處中國的外籍友人,世界正以不同形式擁抱端午節,而中國也把“端午安康”傳遞給世界。通過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端午節成了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産,讓外國友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力量。(記者 沈劍奇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童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