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豫哈情融石榴籽 攜手同心共圓夢——2024年豫哈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側記
一場場手拉手文化交流活動,一次次心連心走訪交流參觀,搭建起一座連接豫哈青少年的友誼橋梁,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在相互理解、尊重與關愛中共同成長……8月10日,由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辦,省援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團省委等單位承辦的2024年豫哈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圓滿收官。1000名各族青少年分別在豫疆兩地結對開展交流研學活動,在行走壯美河山中感受祖國發展、砥礪家國情懷。
在開封清明上河園,營員們親身體驗汴繡、茶道、木版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盡享“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在“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品味中華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洛陽龍門石窟,欣賞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在安陽博物館和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探尋3300年前的殷商文明,共賞甲骨文之美……
“行走于一枚枚甲骨、一尊尊鐘鼎之間,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讓我沉醉不已。”哈密市第十六中學學生王寅祥説,作為哈密博物館的一名志願講解員,今後要多學習歷史知識,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講給更多人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紅旗渠紅色教育基地,大家分工合作、默契配合,通過‘推一把獨輪車、掄一回開山錘、抬一次太行石’等活動,沉浸式體驗紅旗渠修建過程的艱辛。”新星市第一中學學生張楠説,站在紅旗渠畔,仿佛看到了當年先輩們戰天鬥地的壯麗場景。他們憑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崇山峻嶺中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這種精神讓大家深受感動。在紅旗渠精神的感召下,豫哈兩地的青少年還交換禮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帶隊老師谷鑫莎表示,通過此次活動,營員們感受到了河南科技館的神奇奧妙、“大國重器”盾構機的震撼人心、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的古韻新貌以及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一路走來,孩子們邊看邊學、邊思邊悟,在行走的課堂中領略河南發展、感悟紅色精神,增強了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期,河南省100名青少年乘著列車一路向西北奔馳,沿著“絲綢之路”的遺跡,奔赴哈密、烏魯木齊、石河子、吐魯番等地,通過人文交流、觀摩參觀、文化尋訪、實踐體驗等方式,深化豫疆兩地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哈密市豫哈第三實驗學校舉行的“豫哈情融石榴籽”青少年融情聯誼活動上,信陽市平橋區第一小學的余鑫結識了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朋友,“我們一起歡笑,一起分享,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但大家的心是相通的,那份真摯的友誼跨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
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從用炮彈殼製成的大號坎土曼,到打了296塊補丁的軍大衣,再到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金茂芳開過的“莫特斯”拖拉機,一件件文物無聲地訴説著那段屯墾戍邊的火熱歲月。
“這次參觀讓我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凝聚著無數先輩的心血與汗水,更堅定了我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發揚光大的決心。”鄭州市第七中學學生麻昊焱説,希望豫哈人民在守望相助中結下的深厚情誼能如天山雪水般源遠流長、永不乾涸。
“豫哈青少年兩地聯誼活動,不僅是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交流盛宴,更在我們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南陽市第十五小學學生牛特説,各族青少年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同心共築中國夢。(記者 祁思元 河南日報通訊員 孫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