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郭衛東:與爐為伴淬匠心
2024-12-04 11:48:17來源:中工網編輯:張雨晴責編:蔣碩

  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鑄鍛公司鍛壓車間,爐內溫度達1240攝氏度,伴隨著飛濺的鋼花,燒得通紅的鋼錠出爐,被轟隆的天車吊轉上鍛壓臺,在鍛打下變形為軸、筒、環等各類鍛件……一身油、兩手灰,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鑄鍛公司鍛壓車間鍛一組組長郭衛東一幹就是37年。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郭衛東:與爐為伴淬匠心

郭衛東在生産車間進行現場指揮。王威 攝

  隨著鍛造技術上的不斷精進,郭衛東攻克了國內首件超大型長軸鍛件、直徑超7米大型管板等鍛造生産難題,取得發明專利3項,先後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金融“五一”勞動獎章、“河洛大工匠”“中原大工匠”“全國金融工匠”“河南省技術能手”“河南省機械冶金建材行業大工匠”“中國重型機械行業工匠”等榮譽稱號。

  一股兒“倔勁兒”鍛重器

  1987年12月,郭衛東進入洛陽礦山機械廠,成為當時鍛壓分廠的一名鍛工,與火爐為伴,以鋼鐵為友。“第一次看到這比幾人高的大設備,看到火球一樣的鐵疙瘩像麵糰似的被壓扁拉長,仿佛闖入了‘新天地’。”郭衛東説。

  經過兩個月的入職培訓,郭衛東被分配到當時8400噸水壓機機床,成為鍛一組一名學徒工,從最基礎的操作剁刀學起。八十多斤重的鋼鐵刀身,加上長長的刀桿,總重百斤的剁刀操持起來,讓郭衛東練就了一身力氣。但光有力氣蠻耍也不成,支點、臂力、站位、角度……哪個都要巧勁。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郭衛東:與爐為伴淬匠心

郭衛東在查看工藝圖紙。王威 攝

  聽師傅講、看工友們幹、一得空就練,郭衛東的倔勁上來,不練得手抖、臂軟就決不罷休。但慢慢上手後,系統性理論知識的欠缺,橫亙在他向上向前的路上。

  “只要用心,咱就能幹好。”師傅的這句話,他聽到了心裏。為早日出師幹出個模樣,他每天早來晚走。

  不久後,郭衛東被安排壓鉗口的工作。這是鍛造操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尺寸的精準把控很重要,誤差不能超過15mm。過大了,套筒套不上;過小了,活件又會在筒子裏亂竄,都會影響後續操作。

  郭衛東原本想,跟著師傅學了這麼久,這活應該不在話下,但到了上手操作才發現,自己連最基礎的壓量、尺寸都算不明白。“得弄通背後的理才行!”倔勁上來,郭衛東一下班回到宿舍就開始用算料盤鼓搗摸索,一直到後半夜。幾天后,才終於懂了理、入了門。

  在自由鍛這個世界裏,郭衛東廢寢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在操作實踐中拔節成長,以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在鍛造技藝上不斷精進,熟練掌握了自由鍛的各種傳統技法,還結合現代科技,改良鍛造工藝,大幅提高了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

  勇闖技術“無人區”

  走進郭衛東的大工匠工作室,一本本紅色榮譽證書、一項項專利發明成果、一個個金色獎盃獎章,分門別類地被陳列在壁櫃裏。在工作室的墻上,一張大幅海報尤為顯眼,上面拼接著一張張鍛件原型圖片,這些鍛件都是來自郭衛東和他的團隊之手。

  一件産品打開一個新市場,鍛造技術創新突破,管模鍛件訂單接踵而至。海上打樁機是走向海洋的大國利器,也是“先行官”,海工替打環是海工裝備領域海上打樁機的核心部件。長期以來,海工替打環這一關鍵部件一直依賴進口,不僅價格高昂,交貨週期更是長達一年以上。

  面對困境,中信重工的領導直接找到郭衛東,問道:“直徑7.5米的替打環,咱們能不能幹,能不能幹得漂亮點兒?”郭衛東毫不猶豫地回答:“能幹!”

  然而,真正操作起來卻遠比想像中困難。“替打環是一種帶外臺階的異形環類鍛件,噸位重、形狀複雜,性能要求極高。這是國內首次嘗試鍛造此類鍛件,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郭衛東説。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裏,郭衛東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這項研究中。他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不斷策劃方案、模擬生産,瘦了七八斤。他的同事感慨道:“郭師傅真是個‘軸’人,幹起活來連飯都忘了吃。”

  經過無數次的方案修改和模擬演練,郭衛東團隊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先制坯後模鍛成形的鍛造方法。這一方法使鍛件尺寸控制良好,且進口替打環的使用壽命一般在450個樁左右,而中信重工製造的替打環壽命已超過850個樁。這一成果不僅彰顯了郭衛東團隊的創新能力,更為中國海上風電裝備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些年,郭衛東作為主要發明人共申報成功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在2021年度獲得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互助保障杯”、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2023年獲得“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一花引來萬花開

  “一個人能幹可不行,一群人能幹才行,還要源源不斷。”近年來,郭衛東以大工匠工作室為抓手,積極組織技能培訓,分期分批為青年工人們培訓當期重點鍛件的操作工藝、操作技巧和鍛造要領,毫無保留地為他們傳授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課題成果。

  因為一個人,入了一個行,成就了鍛工“頂梁柱”——這是郭衛東徒弟肜亮的故事。“我花了近乎一年都沒説服家人,但師父僅和我爸打了一個電話,家裏就同意我留下了。”肜亮認為,郭衛東亦師亦父,是了不得的“師父”,不是“師傅”。在郭衛東手把手地教導下,從普通鍛工到鍛三組組長,肜亮僅用了三年。

  開展生産攻關、提煉“先進操作法”、總結技術生産報告、發表論文、申請專利……“時代在發展,行業在進步,咱一線工人不能只圍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轉,得有情懷,也要做總結、搞推廣。”郭衛東説。

  對郭衛東而言,他最擅長的是搞鍛造,最不擅長的就是在眾人面前講話,一開嗓就緊張,一緊張就説不好話。但面向眾人講他最擅長的事,卻是另外一番場景。近年來,他走進公司“工匠大講堂”、鑄鍛公司“工匠講堂”,開展專題授課,普及鍛造技術知識,分享多年實操經驗及心得體會,侃侃而談。

  “這裡不但是各類技術人才、技術比武精英的聚集地,也在生産工作中起著攻堅克難、技術攻關的作用。”郭衛東表示,鍛造這一行堅守了三十多年了,他還將無怨無悔、心無旁騖地持續堅守下去,努力把自己探索的新方法、新技術教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年輕的産業工人成長為業務骨幹。(王佳寧 陳夢雨 閔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