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洛陽新安縣黃河兩岸,黃河生態廊道蜿蜒如畫。當地持續推動水土治理、生態補水等工程建設,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旅遊的璀璨明珠。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鄭州檢察機關辦案檢察官在黃河灘走訪核實案件情況。受訪者供圖
黃河涌春潮,兩岸日日新。春天的黃河鄭州段,河畔柳枝吐綠,空中飛鳥翔集。沿著黃河大堤踏青賞花的居民,更為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黃河畫卷增添了幾抹色彩與靈動。
今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兩週年。從這天起,《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
黃河河南段位於黃河中下游,處於山區向平原的過渡河段,河道最寬、懸差最大、灘區人口最多、歷史災害最重,是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的支撐帶、千年治黃的主戰場,也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地、新時代黃河保護治理的核心區。
法潤黃河“豫”當先。河南省結合本地實際,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寫下了許多“首個”“第一”,不斷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
築基 制定省級黃河保護法實施辦法
“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黃河流域中華兒女樸實、智慧的文化內核。”3月25日,開封市祥符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孫巧玲來到朱仙鎮尹氏老天成木版年畫博物館,尹氏木版年畫第五代傳人尹國法動情介紹道。
為助力木版年畫傳承發展,祥符區檢察院多次到朱仙鎮調研走訪,傾聽需求。在多方努力下,朱仙鎮木版年畫已成黃河文化的一張名片,産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近4000萬元。
“即將施行的《辦法》提出,要對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籍文獻等重要文化遺産進行整理、建檔、認定,建立黃河文化資源數據庫,推動黃河文化資源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孫巧玲説,“我們將繼續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力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
近年來,河南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水生態保護、灘區和滯洪區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亟須通過立法予以明確。
“黃河保護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統籌協調好保護與發展、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等重大關係,就需要根據河南省有關情況,出臺一部關於黃河保護的系統性法規。”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辦法》共14章100條,在立法過程中,重點將上位法比較原則的內容,結合河南省實際予以細化。
在黃河保護法確定的統一調度、用水定額、取水許可等制度的基礎上,《辦法》有針對性地補充規定了水資源總量強度雙控、水量配置、地下水管理、水資源用途管制、水權交易等制度措施,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結合河南省在黃河流域保護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灘區治理矛盾突出、滯洪區發展受限等特有問題,提出探索推動灘區類型劃分,對灘區國土空間實施差別化用途管制,以問題為導向,提高立法的針對性;《辦法》還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優化黃河流域産業集群區域佈局,在黃河流域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在保護中實現高品質發展,在發展中更好保護黃河生態環境。
以法之名,守護黃河,河南一直在行動——省級層面,頒布實施《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這是黃河保護法頒布後首部新出臺的配套地方性法規;市級層面,濮陽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濮陽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推進黃河保護法貫徹實施促進我市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的決定》,三門峽出臺全國第一部以保護大天鵝為主的地方法規《三門峽市白天鵝及其棲息地保護條例》。從省級到市級,河南省形成了較為立體完備的法規體系,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給力 辦理首例適用黃河保護法案件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
“被告人張某某等五人犯非法採礦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並適用刑法中關於禁止令的規定,禁止五名被告人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五年內從事採砂活動……”黃河保護法施行首日,在河南黃河流域第一巡迴審判法庭,被告人張某某等五人在黃河河道禁採區範圍內非法採砂一案公開開庭審理。
該案,是黃河保護法施行後,全國首例適用該法對破壞黃河礦産資源犯罪予以懲處的案件,也被稱為“黃河保護法施行後第一案”,150余名社會各界人士旁聽了案件審理,具有重要的社會宣傳和警示教育意義。
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法律條文不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類似這樣以案説法的庭審已多次開展。
搬上印表機,拿上電腦,帶上卷宗……出發!庭審現場不在法院,而設在黃河岸邊、居民社區、市民廣場,也成了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幹警們工作的“日常”。
針對黃河河南段河道長,有的案發地距離法院較遠、當事人應訴不便等情況,河南法院攜手河南黃河河務局在黃河沿岸設立7個巡迴法庭,常態化開展環境資源審判。2024年,共開展環境資源法庭巡迴審判98件,以法治之力提升黃河保護治理效能。
春風輕拂,黃河兩岸的麥苗微微搖曳。在新鄉市平原示範區,一望無際的高標準農田內,冬小麥正拔節孕穗。
“神兵飛行隊,現在開始執行飛行任務,起飛!”
隨著新鄉市檢察院公益訴訟調查中心指揮部的一聲號令,幾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開始了對黃河灘區的日常巡查,並將畫面實時回傳到調查中心的指揮大屏。
依託無人機證據調查中心,新鄉檢察機關建立全市“一體化實訓+巡查”的常態飛行模式,統一調度、指揮全市無人機全面主動開展新鄉轄區段黃河灘區巡查,目前已覆蓋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境內黃河灘區40余公里。
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的新鄉,灘區面積居全省之首,是南北物種交叉種植和繁育的最佳試驗場所,也是中原農谷所在地。護航中原農谷發展,省檢察院出臺16條支持保障措施,新鄉市檢察院在中原農谷核心區成立部門協作、市縣聯動、區域協同的中原農谷檢察服務中心。
督促整治耕田“非糧化”現象、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種業知識産權及地理標誌産品……2024年以來,新鄉檢察機關依法打擊非法破壞耕地、無證生産經營、破壞種質資源等刑事犯罪150人,以高質效檢察履職為中原農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積勢 首創“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
在黃河干流河南濮陽與山東東明交界河段的東明黃河大橋下,黃河水波光粼粼、緩緩流淌。然而之前,這裡還是一個讓豫魯兩省檢察機關都懸心不已的所在。
面對東明黃河大橋下游河道岸邊停放的9組浮舟、一艘拖輪,嚴重侵佔河道岸線,影響行洪安全的情況,河南省檢察院積極與省河長辦、河南黃河河務局溝通,一方面運用跨省區劃協作辦案機制,及時向最高檢彙報案情,協調山東省檢察機關給予大力配合;另一方面,運用省、市、縣三級院一體化辦案機制,指導鄭州鐵路運輸檢察院進一步調查、完善證據,並督促相關行政部門依法全面履職。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歷時多年的黃河干流行洪安全隱患問題得到快速有效解決。
“我省在黃河流域首創‘河長+檢察長’制,在最高檢、水利部領導下,在全國率先倡議發起‘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並協調推動沿黃九省(區)檢察機關、河長制辦公室把專項行動推開到整個黃河流域,探索出公益訴訟保護河湖生態環境新路徑。”河南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介紹。
按照最高檢部署要求,今年2月,河南省檢察院牽頭負責的河南省檢察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已先行啟用,將和最高檢、水利部黃河流域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指揮中心一體運行,凝聚黃河保護治理合力。
這是河南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河南正以法治之力譜寫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出彩篇章。
全省公安機關與黃河河務、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檢驗鑒定等制度,持續強化會商研判和執法聯動。在黃河中下游四省公安機關打擊生態環境犯罪協作框架基礎上,建立“聯打、聯防、聯控、聯勤”一體化生態警務協作機制。
全省法院推動環境行政執法司法跨部門聯動成為黃河流域保護工作的常態。鄭鐵法院聯合6家單位設立省內首個黃河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區劃協作實踐基地”,建立“跨區劃管轄法院院長+跨區劃管轄檢察院檢察長+屬地管轄檢察長+警長+林長+林場場長”的“六長”協作機制,努力畫出黃河生態保護最大同心圓。
河南省司法廳與河南黃河河務局共商共建“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建成全國最早以帶狀形式呈現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獲評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創新案例。截至2024年年底,河南省在700多公里的黃河河南段建成普法長廊集聚群52處、法治文化示範基地43個、普法成果展覽館9個、法治文藝作品300余部、普法標誌牌3400余個,打造橫貫河南省8個省轄市、30個縣(市、區)的帶狀法治文化陣地集群,法治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
黃河治理,事關民福國運。黃河的變遷見證著奮鬥的足跡。新時代依法治黃,是機遇,更是挑戰。築基、給力、積勢,難事不難,續寫新篇。(記者 朱殿勇 祁思元 王綠揚)
專家觀點
以法治力量守護黃河秀美安瀾
□河南省法學會黃河流域法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 陳曉景
黃河平,天下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創了黃河治理的新局面。
守護黃河秀美安瀾,法治是重要保障。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來,河南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黃河保護治理,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河南經驗。
在立法創新方面,河南省依託黃河保護法,頒布出臺了《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規章,構建了“全鏈條”法治保障體系,同時突出了地方特色,使得黃河保護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如《河南省黃河河道管理條例》將黃河文化遺産保護納入法規,推動生態與文旅協同發展。
在執法司法協同方面,河南省在全國首創“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積極探索跨省域的執法聯動與司法協作,簽訂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等,著力破解跨區域、跨部門治理難題。
在普法方面,建成了覆蓋700多公里的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成為享譽全國的法治文化品牌。
黃河法治實踐離不開法治理論的支撐。為強化黃河流域法治研究,專門成立河南省法學會黃河流域法治研究會,聯結沿黃九省區高等院校和實務部門力量,協力推動黃河流域法治理論和實踐發展,受到中國法學會肯定。
守護黃河秀美安瀾,非一地一域之事。下一步,河南省應當立足區位優勢,更加突出黃河流域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推動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齊心協力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具體來説,需要從四個維度發力。強化立法協同,加強上中下游立法對接,推動形成全流域一體化治理格局;深化執法與司法協同,統一執法標準和裁判尺度,在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證據認定等方面強化規則落實;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用水權跨流域、跨區域流轉和轉讓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河南日報記者 徐東坡 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