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1元買杯果茶,既能解渴又能助力鄉村振興!”4月13日正值週末,平頂山葉縣田莊鄉康臺村的鄉村振興展示館內的“愛心茶館”座無虛席。
遊客劉曉倩舉著印有“一杯愛心茶、一份慈善捐”的紙杯向朋友展示:“這裡的每個細節都藏著鄉村振興的巧思!”
這座由老瓦房改造的展館,通過全彩LED屏呈現著村莊的蝶變史。五年前殘垣斷壁的譚羅河,如今已蛻變為青磚黛瓦的生態景觀帶。
“清淤時村民覺得勞民傷財,現在都樂在其中。”康臺村黨支部書記康躍民指著譚羅河道介紹,2019年村裏啟動生態修復工程,不僅讓臭水溝重生,更催生了60畝中藥材基地。“我們依託好的水質,鼓勵村民種植白術、丹參等中藥材,畝均收益8000元,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生態紅利看得見摸得著。”
鄉村美了,村子富了,群眾的精氣神兒也不能落下。近年來,田莊鄉堅持“跳起來摘桃子”的理念,引導鄉村兩級幹部借鑒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成功案例,因地制宜打造本村特色景觀、培育文明新風,有序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韻”,讓廣袤鄉村煥發勃勃生機。
為此,康臺村以“老家康臺”為主題,圍繞一老一小,深度挖掘“向上”和“向善”兩面旗幟,經過精心策劃,在康臺67萬平方米的土地上成功打造了32個微景觀,實現開窗見綠、出門見景。
古風古韻的“向善院”,充分發揮“五老四員”作用,在人居環境治理、違規建房拆除、危房改造、徵地拆遷工作中發揮矛盾“調解員”、政策“宣傳員”和便民服務“代辦員”的作用,“村民菜園變遊園、危房改造建福園”的成功案例層出不窮、成效顯著,為文明鄉風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百米外的“向上亭”,則成為培育文明新苗的天然課堂。每到節假日,佩戴紅領巾的“小小志願者”就在此集結,開展志願講解、撿拾垃圾、美化環境等志願服務,培育“向下紮根、向上生長”新理念,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生態突圍,森林村鎮項目落地,潭羅河水質達Ⅱ類標準;産業升級,建成噸包廠、艾草車間,年集體增收25萬元;文旅破圈,日接待遊客上萬人次;“鄉村夜話”“庭院懇談會”成為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主陣地”;由22名老泥瓦匠組成的鄉土建築團隊投身和美鄉村建設中......康臺村的“破圈”之旅正一步步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我們正規劃投建的康樂園新型遊樂設施預計‘五一’前就要投用,屆時將與我們的農家樂、鄉村景觀等形成消費閉環,給遊客帶來更好的遊玩體驗感,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談及未來,康躍民信心滿滿。(文 姬冠鵬 買瑞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