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茶藝表演。 聶品 攝
提到綠茶,信陽毛尖一定有一席之地。
作為河南茶的品牌符號,2024年,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80.3億元,今年明前信陽毛尖線上銷量更是首次超越了西湖龍井。
不只局限于一杯春茗。正值春茶上市季,鄭州正弘城商場文小新非遺毛尖鮮奶茶店也排起了長隊。“一天賣出3000杯毛尖奶茶。”店員藏不住笑意。貨架上,信陽毛尖啤酒、毛尖冰激淩等産品也炙手可熱。
根深深扎進土裏,葉努力伸向雲端。近兩年來,信陽毛尖飲料、毛尖化粧品、毛尖啤酒等跨界産品不斷涌現,夏秋茶資源持續開發,形式各異的茶旅融合新場景散落在大別長淮的青山綠水間,為信陽茶産業帶來新流量、新增量。
一杯毛尖茶到底暗藏多少密碼?信陽毛尖憑啥成為河南茶的“尖子生”?發展潛力在哪?走進信陽的碧水、茶山間,一切自有答案。
一片綠葉泡出三産融合“茶湯”
穀雨時節,南灣湖畔,文新茶村的萬畝茶園綠意蔥蘢。北京遊客田鈞舉著手機直播:“看!採茶姑娘指尖翻飛,茶葉‘跳’進竹簍,多像在跳舞!”他的鏡頭裏,茶山雲海、民宿木屋、茶宴美食交織成畫。
茶村負責人郝茜茜介紹:“茶村今年春茶季日均接待遊客2.5萬人次,4月6日單日突破6萬人次,‘到文新茶村看中原茶海’成為遊客種草熱詞。”
茶山裏不只有風景。在嘉木飲茶莊園裏,孩子們踮腳觀摩非遺炒茶技藝;在固始縣妙高現代生態茶莊園,年輕人換上採茶服體驗“一日茶農”;在何家寨露營基地,茶山上帳篷點點,星空下飄著毛尖啤酒的香氣……
在信陽,這樣的茶旅新場景星羅棋佈,各色茶莊園和信陽小院備受追捧。
2023年,信陽8個産茶縣區完成第一批35個星級茶莊園建設工作。2024年以來,信陽又謀劃建設“百家星級茶莊園”,配套打造茶文旅精品線路,打造多個城市茶空間,提升城市飲茶氛圍,構建起覆蓋30萬人的“半小時茶旅生活圈”,進一步帶動沿線農戶增收致富。
蘇東坡曾説“淮南茶,信陽第一”,這“第一”今天有了新內涵。在車雲山千佛塔下,茶農周傳富摩挲著百年古茶樹,他的賬本記錄著變化:1998年鮮葉每斤15元,2025年漲至每斤180元;茶園面積從5畝擴至50畝,還辦起農家樂;去年農家樂收入20多萬元,光賣毛尖啤酒就掙了3萬元。
信陽市文廣旅局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遊客人均消費從10年前的80元漲到如今的450元,茶旅綜合收入佔茶産業總産值比重近40%。
走進平橋區小橋衚同豫茶書院,茶藝師正在教授沏茶技藝,動作行雲流水。“這兩年隨著茶旅深度融合,催熱了茶藝師這個職業,優秀茶藝師非常搶手。”豫茶書院主理人馬嘉敏説。
古老技藝也在破圈。非遺傳承人陳正明的工作室擠滿研學團隊:“以前教炒茶,現在帶徒弟做茶皂、調茶香。”他的抖音賬號粉絲超百萬,一條“毛尖啤酒釀造秘籍”視頻播放量破億。
從鄭州商超的火爆貨架,到南灣湖畔的遊人如織;從千年古茶樹的嫩芽,到實驗室裏的茶多酚提取物——在信陽,一片綠葉的含金量越來越足,泡出了三産融合的“發展茶湯”。
從“賣茶葉”到“賣風景”“賣體驗”,信陽這座“因茶而興”的城市,正書寫産業新篇:216萬畝茶園連片成海,農業産值170億元,帶動120萬人就業。正如信陽市茶文化協會總顧問宋效忠所言:“現在的茶園,是長在綠水青山上的‘綠色銀行’,還有更多‘金’密碼藏在深閨人未識。”
“數字制茶”讓茶葉“吃幹榨凈”
4月22日,在文新茶葉智慧車間裏,技術員輕點螢幕,鮮葉在流水線上翻滾、殺青、揉捻,茶香裹著熱氣撲面而來。
“過去兩人一天炒20斤幹茶,現在一人日産千斤!”生産部經理李朝輝介紹。這條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團隊研發的國內首條信陽毛尖智慧化生産線,讓生産效率飆升50倍,更讓“看數字制茶”成了信陽茶農的新日常。
“掃一掃茶包二維碼,茶樹長在哪塊地、施過什麼肥全知道!”在浉河區董家河鎮一處茶園,茶農周宏義舉著手機演示“521品質溯源系統”。這套覆蓋種植、加工、流通全鏈條的數字化監管體系,讓浉河區2萬多畝信陽毛尖有了“出生證”。
在科技的加持下,一杯信陽毛尖茶渾身洋溢著熠熠生輝的科技范兒,讓信陽茶産業實現了品牌化、規模化、産業化躍升。不僅如此,眼下,信陽60余家重點龍頭茶企打造“毛尖+”矩陣,隨著茶食品、茶化粧品等深加工産品的新鮮出爐,信陽茶産業鏈不斷拓展,茶産業效益快速攀升。
“毛尖啤酒真火呀!”在龍袍茶莊園的啤酒合作方生産線上,毛尖與麥芽共舞,化作琥珀色的精釀啤酒。在2025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這款“國脈毛尖精釀”讓法國客商連呼驚艷:“既有啤酒的暢快,又有綠茶的清雅!”企業負責人陳強透露,“毛尖啤酒佔比企業營收的65%,今年企業營業額將翻兩番,銷售額預計可達1500萬。”
往年,説起夏秋茶,茶農直搖頭:“費工費時又賣不上好價錢,大量秋茶被白白浪費,太可惜了。”近兩年,隨著毛尖啤酒的爆火,信陽夏秋茶的困局逐步打開。
“科技創新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已經嘗到甜頭:“我們剛推出的非遺毛尖鮮奶茶,兩個月賣出10萬杯。下一步要聯合高校開發茶醫藥,讓每片葉子都‘吃幹榨凈’!”
在浉河區譚家河鄉大別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的産品展示廳,除了傳統的罐裝茶,茶樹花精華面膜、茶樹花養膚套裝等産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小小的茶樹花搖身一變,變出了幾十種衍生産品。
“2013年,茶樹花被衛生部批准為新資源食品,從此茶樹花産業化就有了國家級通行證。2019年,我們與中國農大、浙江農大等高校合作研發茶樹花産品,在打開銷路的同時,也為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帶動1000余戶茶農從事茶樹花採摘加工。”大別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華遠貴説。
茶香氤氳處,科技正為千年毛尖注入新動能。從智慧車間到國際展會,從傳統茶飲到跨界融合,信陽茶産業在創新中破局,在突圍中新生。
從“春茶獨舞”到“四季生金”
走進四月的信陽,仿佛置身於一個大茶園,滿眼青翠畫中來。
信陽作為擁有茶園面積最大的地市,佔據河南省茶葉總面積的90%以上。有著“綠茶之王”美譽的信陽毛尖,不僅是河南的文化符號,更是河南茶的傑出代表。
千年茶香未改,時代浪潮已至,如何讓一片葉子從“春茶獨舞”到“四季生金”成為必答題。
“信陽茶葉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地市級前三,但畝産效益卻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信陽市茶葉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久謙表示,近十年來,信陽圍繞“三茶”統籌,在現有茶園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加大夏秋季大宗茶生産和多品類開發,實現了産品結構多元化,産業鏈條不斷豐富和延伸,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信陽毛尖産量佔信陽茶産業總量的70%以上,紅茶佔總産量的25%左右,白茶團體標準制定並對外發佈,青茶、黑茶、花茶等“小荷已露尖尖角”。
“我們開發的桂花紅茶如今可是網紅産品,個別産品甚至比毛尖還貴,非常暢銷。”商城縣其鵬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正祥喜上眉梢。
信陽紅茶的市場熱度還在持續釋放。近幾年“信陽紅”的産量、銷量逐年提升,非常喜人。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浉河區茶葉協會會長張廣成坦言,信陽紅茶品質不輸于一些知名紅茶。
儘管如此,信陽茶銷量還是以本省為主,省內佔比超過70%,省外市場份額偏低。一家在北京經營茶館的信陽人感慨道:“省外消費者許多都知‘信陽毛尖’而不知‘信陽’。”
為打破瓶頸,信陽市于2023年12月頒布《信陽市信陽毛尖茶保護條例》,為保護和提升信陽毛尖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供了法治保障。與此同時,信陽全力打造“公用品牌+縣域品牌+企業品牌”的發展格局,如今,除信陽毛尖、信陽紅茶公用品牌外,商城高山茶、浉河區信陽毛尖521等縣域品牌也漸成氣候。
信陽茶想要破圈出彩,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相關專家認為,一方面,要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加強研發,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拓展産業鏈條,提高茶産業效益;另一方面,強化品牌行銷意識,讓更多信陽茶的跨界産品走出中原、走向全國。(記者 刁良梓 趙一帆 河南日報通訊員 李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