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鄭州國貿360購物廣場“後浪市集”上人頭攢動,各種創意小商品琳琅滿目,眾多市民來此逛夜市,感受城市的煙火氣。河南日報記者 聶冬晗 攝
下班後去看一場解壓的脫口秀,再到“日咖夜酒”享受慢時光;穿上古裝在洛邑古城夜遊,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拍;約上三五好友組個飛盤局,在夜間球場盡情揮灑汗水……卸下一天的疲憊,當夜色帶著涼爽到來,夏日的晚上,越夜越精彩。
在河南省,夜經濟不再局限于購物和餐飲,隨著消費水準的提升,潮玩、文創、休閒……各種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延長了消費時間,拓展了消費空間,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消費場景。
夜色降臨,洛陽市一家相聲小劇場裏,傳來陣陣歡笑。“現在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聽聽相聲,在歡樂的氛圍裏能使人放鬆下來。”在洛陽工作的“00後”女生馬媛媛説,和好朋友一起嗑著瓜子、喝著茶,在小劇場裏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幸福生活具象化了。
下班後,走進充滿復古回憶的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創意園民謠酒吧,點一杯飲料,聽著舒緩的民謠,只為大腦放空發個呆。“音樂能吹散我生活中的煩惱,吉他聲比白噪聲更治愈。”鄭州市民韓先生説,夜晚的情緒消費是“打工人”的充電站。
“我省多地挖掘文化特色,或打造‘工業遺址美學+年輕社交’,或依託文化特色開發系列IP,打造沉浸式夜遊,拉長了遊客夜間消費時間。河南夜經濟蓬勃發展,場景重構引發豐富多彩的消費新體驗。”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然説。
城市的煙火氣、人情味、市井百態,不只在白天,更在燈火輝煌的夜晚。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經濟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便利度和活躍度的晴雨錶。
夜生活豐富的城市,其居民幸福指數往往更高。
“安逸”的代名詞成都,以豐富多樣的消費場景著稱。錦裏古街、寬窄巷子等歷史文化街區,在夜晚通過燈光、演藝等手段,營造出濃厚的古蜀文化氛圍,吸引大量遊客。同時,成都的24小時健身房、茶飲店、酒吧等也是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鬆弛感”滿滿的長沙,打造“一江兩岸多商圈”的夜經濟格局,培養了眾多知名夜經濟品牌,如五一商圈、漁人碼頭、揚帆夜市等,成為全國聞名的夜經濟打卡地。長沙還注重夜經濟與“新消費”融合發展,培育了文和友、茶顏悅色等新消費品牌,提升夜經濟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培育新型消費增長極的背景下,河南正以夜經濟為支點撬動消費升級新動能。下一步河南省還將如何持續發力?
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借鑒長沙“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協同機制,河南可出臺夜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綱要等,形成“1+N”政策矩陣。同時,加大對夜經濟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交通、照明、衛生等配套設施。
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河南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夜經濟項目中,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夜經濟品牌。如持續創新開發“甲骨文日曆”“青銅器盲盒”等文創産品,在德化街復原“老鄭州”市井場景,運用全息投影技術重現“清明上河圖”盛景,讓遊客在霓虹璀璨中觸摸歷史文脈。
豐富消費業態,創新消費場景。培育“全齡全時”消費新場景,在夜食、夜遊、夜購、夜娛、夜健基礎上,重點培育夜間研學、夜間會展、夜間診療等新興業態。可借鑒成都“公園城市”理念,將北龍湖金融島升級為“24小時活力區”,引入夜間經濟學沙龍、金融圈路演等高端業態。
河南省發展夜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地理優勢,通過深挖文化富礦、豐富消費業態、強化科技賦能、完善配套設施等舉措,河南一定能夠點亮夜經濟,解鎖更多消費新場景,釋放消費新活力,讓中原大地的夜晚更加璀璨奪目。(記者 曾鳴 李鵬)
專家解讀
夜晚亮起來 消費火起來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趙然
夜消費目前已經成為城市商業體系的重要載體、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平臺,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河南省夜經濟正實現從傳統夜市向“沉浸式時尚消費綜合體”轉型。潮牌、特色市集、茶飲及文創小店等首發經濟,已成為拉動時尚消費的核心引擎。
當二七塔的鐘聲遇見數字霓虹,當甲骨文的密碼邂逅街頭藝術,夜晚亮起來,消費火起來。通過制度創新激活文化基因,以科技賦能重塑消費場景,未來我們的夜消費趨勢將會呈現三大特徵:科技深度融合,AR導航、數字藏品等技術深度融入消費場景;體驗感增強,“城市記憶IP+國際潮牌”的跨界聯名繼續成為常態;空間和時間的全鏈條加速佈局,實現“深夜食堂—潮玩市集—主題酒店”的消費閉環。
從河南省取得的成績和發展趨勢看,在本土設計師和本土品牌的不斷努力下,推動“豫字號”時尚消費品牌走向全國指日可待。(記者 李鵬 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