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萬慶麗):近年來,週口市淮陽區因地制定、因村施策,探索出一條“低成本、易維護、效果好”的平原農區農村生活污水與黑臭水體協同治理新路徑。5月14日,記者走進淮陽區,實地探訪當地水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淮陽經驗”。
“生態治理+産業融合” 廢坑塘變身“聚寶盆”
在鄭集鄉官路邊村,昔日的荒溝廢塘經過系統整治,如今已成為蓮魚共養的生態産業園,成了村民的“水源地”、遊客的“打卡地”。
據介紹,鄭集鄉官路邊村人口相對集中、人口規模較大。針對此類單村集中或村村連片的村莊,淮陽區建設村級污水處理站2座,採用改良“A/O+生態濕地”工藝,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並將處理達標後的水體作為生態補水排入坑塘。
鄭集鄉官路邊村村民在改造後的坑塘邊遊玩 攝影 萬慶麗
官路邊村將治理後的坑塘對外租賃,每年租賃費5000元,並落實日常管護人,保證坑塘長治久清。租賃費用一部分作為設施的運行費用,其餘部分作為村集體收入,實現“以塘養站、塘站互補”的目標。
官路邊村通過生態環境治理有效改善了村民生活品質,助力了産業融合發展,為村內提供就業崗位約80個,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約20萬元,成為了“環境美,産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示範村”“五星支部先進村”“省級衛生村”。
生活污水“洗白” 黑臭水體成景觀塘
“以前門口的水溝夏天臭得不敢開窗,現在水清了、草綠了,我們一齣門就想來這兒轉轉!”在孟莊村,村民劉玉文指著家門前的景觀塘感慨。
孟莊村的景觀塘 攝影 萬慶麗
孟莊村居住分散,不允許管網向一處集中。淮陽區就近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以申報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為契機,將2處坑塘納入國家監管清單,通過截污控源、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水系連通等治理措施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協同治理。
尤其在生態修復環節,淮陽區佈置生態磚、種植生態草皮,對坑塘邊坡進行生態加固;在淺水區栽種如蘆葦、水生鳶尾等本地水生植物,投放魚蝦類水生動物,恢復和完善水體生態系統;在深水區增加1處生態浮島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安裝2個太陽能曝氣裝置提升水體溶解氧,改善水體生態環境。
小型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攝影 萬慶麗
孟莊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協同治理,推動村莊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昔日的“納污坑”變身為“景觀塘”“經濟塘”,成為百姓休閒、娛樂、納涼的好去處。
污水“再生” 澆出美麗鄉村
王店鄉王樓村具有700年曆史,農耕文化底蘊深厚。在美麗鄉村建設之前,村內生活污水通過村民自建管網直排入坑塘,生活垃圾隨意在坑塘及周邊丟棄,影響了村莊文旅發展。
為重塑村莊文旅特色,王樓村多産融合發展,以鄉村振興規劃為先導,以人居環境改善為載體,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視頻製作:萬慶麗
在建設“三格式+生態濾池”設施環節,王樓村採取“沉澱-厭氧-水解酸化-生態過濾-資源化利用”工藝處理,日處理污水能力達60噸。污水經管網收集污水後進行厭氧發酵和水解酸化,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和無害化處理後,使其能夠達到農田灌溉標準。這部分水源作為部分菜園的日常灌溉用水,不僅能夠生産無公害綠色蔬菜,還能夠提升土壤肥力,做到“變廢為肥”的資源化利用。
王店鄉王樓村豆丁農場 攝影 萬慶麗
如今,該村建設有集農業知識科普、兒童研學、親子農耕體驗等於一體的4.6萬平方米的豆丁農場,大力發展研學旅遊。依託文旅特色,王樓村還將一處坑塘打造成為農場的垂釣中心,豐富遊客活動內容,吸引垂釣愛好者。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王樓村構建了四季常綠、三季有花、三季有果摘的休閒農業格局,打造出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新名片”。
週口市生態環境局淮陽分局副局長張海輝告訴記者,憑藉顯著的生態效益與實踐價值,淮陽區在平原農區農村生活污水與黑臭水體協同治理方面的經驗做法入選“生態環境部全國示範案例”,並被河南省委、省政府作為“淮陽經驗”在全省推廣,截至目前已吸引178家省內外考察團實地觀摩學習,成為全國農村環境治理領域的標杆範例,也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淮陽”樣板。
從大禹“堵疏結合”的古老智慧,到如今淮陽“治理—利用—反哺”的現代實踐,淮陽以水為筆,繪就了一幅“水清、岸綠、業興、民富”的生態畫卷。這裡不僅有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探索出“專業運維+村民共管”的長效機制。“淮陽經驗”不是簡單的技術複製,而是要讓每個村找到適合自己的“水答案”。當生態治理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一泓清水正成為鄉村振興最動人的底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