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記者從鄧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該市220萬畝小麥已陸續成熟開鐮收割,目前已收穫了6000多畝。
5月13日,在羅莊鎮任崗村,大片成熟的小麥滿眼金黃。伴隨著機器轟鳴聲,3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一輛輛農用車滿載新收穫的小麥奔波于田間道路上。
村民任金春熟練地開著自己的農用車,拉著一車剛收穫的新麥,從地頭往家趕。他高興地對記者説:“我這塊小麥,只用十幾分鐘就收完了。農業機械化,讓我這個老漢也能像年輕人一樣種地!”
“3天前我就從西安趕到鄧州,立即著手檢修機器、更換零配件,確保收割機運轉安全,為麥收工作做足了準備。”來自陜西省西安市的農機手海建洲告訴記者,他已經連續18年為羅莊鎮的麥收“第一鐮”全心服務,來到羅莊收割小麥很安心,鎮裏專門成立了服務隊,外地機手的吃、住、用都照顧得很好。
據了解,今年鄧州市種植小麥220萬畝,為確保“三夏”生産有序開展,實現小麥顆粒歸倉,該市上下聯動,提前對全市的收割機進行摸底統計,做好本地自有2200余臺聯合收割機的維修保養,並對接甘肅、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北及豫北地區的跨區作業組織和機手,聯繫收割機械2500余臺,以滿足麥收高峰期4500余臺的需求。同時,與汝南縣的履帶式收割機機群進行對接,共對接履帶式收割機861台,做好極端天氣搶收準備。
此外,該市組織糧食部門提前做好騰倉備庫、校驗器具、維修機具等收糧準備工作,確保“有錢收糧、有倉納糧、有人管糧”。目前,全市已騰倉容70萬噸,準備烘乾設備171台,日烘乾能力2.13萬噸。(記者 孟向東 曾倩 通訊員 盛志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