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隨著端午佳節臨近,在信陽市淮濱縣的大街小巷,粽葉、艾草、香包等傳統節慶商品熱銷,市民們穿梭其間精心挑選,商販們動作嫺熟的稱重、裝袋,市場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
在淮濱縣各大農貿市場,粽葉、糯米、紅棗等原材料銷售火爆。許多市民選擇親手包粽子,延續家族傳統。正在挑選粽葉的張阿姨一邊仔細檢查葉片的新鮮度,一邊笑著説:“自己包的粽子更香,還能教孫子怎麼包,讓他記住老祖宗的手藝。”
端午佩香囊的習俗在淮濱縣依然盛行。市場上,各式各樣的香包琳琅滿目,既有傳統的艾葉香囊,也有融入現代設計的國潮款式。部分商家還推出“福粽”造型的香包,既美觀又寓意吉祥。社區志願者們正忙著將親手製作的香包分發給居民,小小的香囊裏不僅裝著艾草,更裝著濃濃的鄰裡情誼。
“五月五,挂艾虎”的民謠在淮濱縣代代相傳。近期,農貿市場和中藥店的艾草銷量明顯增長,部分商家還推出“艾草+菖蒲”的組合花束,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增添了觀賞價值。此外,一些市民選擇網購新鮮艾草或自行種植,確保節日使用。
雖然手工粽子仍是許多家庭的首選,但包裝精美的粽子禮盒也頗受青睞。超市裏,各種價位的禮盒應有盡有,從幾十元的家常款到數百元的特色禮盒,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淮濱縣市場監管人員提醒:“選購時要留意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理性消費,不要被過度包裝迷惑。”
為傳承端午文化,淮濱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淮濱縣文明辦聯合多部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組織包粽子比賽、經典誦讀、健康義診等。在實驗學校,學生們通過朗誦屈原詩詞、學習包粽子、縫製香包、繪彩蛋,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這個端午節,淮濱縣用最樸實的方式詮釋著傳統文化的魅力。無論是飄香的粽子、清幽的艾草,還是精緻的香囊、朗朗的詩聲,都在訴説著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傳統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活在當下、融入生活的文化基因。(文 朱絲語 司李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