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每逢夜幕降臨,新鄉各地悄然生長的“中醫夜市”,將傳統中醫藥服務通過現代夜市經濟嵌入居民社區生活圈。人們在充滿煙火氣的氛圍中逛夜市、看中醫、品藥飲,零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7月5日晚7點,在獲嘉縣城濱河公園東南角的中醫夜市,一溜兒古色古香的攤位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自6月初起,每週五、週六晚7點至9點,該縣中醫院創新設置的“專家義診+療法體驗+非遺展示+食藥品鑒”四大板塊,中醫專家“化身”市集“攤主”解鎖問診新場景,“望、聞、問、切”,為群眾把脈問診、辨識體質,辨證開方、答疑解惑,普及健康知識理念。
獲嘉縣中醫夜市現場特色中醫療法體驗區人氣最旺,不少群眾排隊前來體驗針灸、推拿、火龍罐等項目。“您這是典型的痰濕體質,平時可以多喝薏米茶。”獲嘉縣中醫院中醫師一邊為一名市民拔罐,一邊遞上一杯溫熱的薏米花茶飲。
充滿巧思的中醫藥産品攤位同樣人氣十足。中醫夜市現場展銷的中草藥手工香囊、應季養生茶飲、中藥手串、食藥同源産品等,將中醫藥元素巧妙融入日常生活用品,讓群眾在選購中把健康帶回家,感受“中醫藥就在身邊”的文化浸潤。
衛輝市中醫夜市非遺養生茶攤位前,工作人員現場沖泡薄荷茶、玫瑰四物飲,講解藥食同源原理,讓健康也成為一種時尚。衛輝市人民醫院每週二、週四晚上開展的“健康夜市”活動,除了中醫藥傳統療法體驗,還提供健脾化食的中藥湯飲,甜度適中,很受小朋友、老年人的喜愛。
每週五晚,封丘縣中醫院派出中醫專家團隊為市民提供免費中醫特色診療服務,醫護人員現場講解四季養生常識及“治未病”理念,並針對常見病、慢性病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此外,夜市還融入發放中藥香囊、養生茶飲、中醫文創等特色禮品互動環節,深受群眾歡迎。
新鄉鳳泉區市民文化廣場的“仲夏夜享康養”活動則將中西醫服務與生活場景深度融合,中醫康復科醫師團隊為市民中醫體質辨識,傳授日常養生保健小妙招。眼科醫師手持專業設備,為居民免費篩查視力、檢查眼底;內科、醫養結合中心、重症醫學科等醫師們則圍繞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多學科聯動,從用藥指導到生活干預,為患者構建起“中醫+西醫+康復”的全鏈條健康服務體系。中醫師們還現場帶領群眾練習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跟著節奏舒展身體,學習養生知識。
“大夫説‘冬吃蘿蔔夏吃姜’不是瞎講究,是順應節氣;喝綠豆湯要連皮一起煮,清熱解毒效果更好……”在鳳泉區中醫夜市聽完夏季養生常識,31歲的上班族劉靜笑著説,“以前總覺得中醫是‘慢功夫’,是看病抓藥。現在才明白,它教給我們怎麼和身體‘和平共處’的養生妙招,是惠及千家萬戶的生活智慧。”
中醫館“搬”進夜市,不僅帶火了“治未病”的理念,更激活了周邊消費。“以前晚上愁客源,現在攤位前得排隊!”獲嘉縣濱河公園烤冷面攤主王曉華笑著告訴記者,中醫夜市帶來的客流讓每晚營收翻倍。數據顯示,圍繞中醫夜市形成的“5分鍾經濟圈”已帶動周邊30余家小吃攤、文創店日均增收超60%,形成“中醫診療聚人氣、周邊消費增活力”的良性循環。
夜市添了“中醫味”,新鄉夏日更“養生”。如今的夏夜週末,中醫夜市成了新鄉市民新的“社交地標”——家長帶著孩子認草藥、學推拿;年輕人約著看體質、調作息;老人們湊在一起聊“藥食同源”。中醫夜市激活了群眾從“治病”到“防病”的健康覺醒,也讓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煙火氣裏活起來、熱起來。(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振傑 代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