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集重點産業企業用工崗位需求50萬個,招用5000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在高校、企業開發科研助理崗位4800個,支持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滿噹噹的政策飽含滿噹噹的誠意——7月15日,記者從河南省人社廳獲悉,該廳和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同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的通知》,通過多條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
歸集重點産業企業用工崗位需求50萬個
為求職者提供更多崗位,《通知》提出,河南省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實施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人工智能産業青年就業行動,編制發佈分地區、分領域人才需求目錄,歸集重點産業企業用工崗位需求50萬個。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和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簽訂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為其足額繳納3個月以上的失業、工傷、職工養老保險費的社會組織,參照企業享受每招用1人按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支出,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
穩定公共崗位規模。加快全省事業單位,特別是縣(市、區)、鄉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進度,8月底之前完成面向2025屆高校畢業生的招聘工作。延續實施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政策執行至2026年12月31日。
招用5000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
拓寬就業空間,提供更多就業“增量”。《通知》提出,河南省將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標準,配齊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招聘崗位向2025屆高校畢業生傾斜。啟動“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專項計劃,面向高校畢業生,招用5000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實施“萬名大學生助企服務”專項計劃,組織1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企業開展服務。面向2025屆畢業生,在高校、企業開發科研助理崗位4800個。
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額度
想要創業?河南照樣有政策寵你——
河南省將啟動直播版網絡創業培訓項目,鼓勵大學生利用課餘或假期參加“馬蘭花”創業培訓,為小微企業提高創業質效賦能。政府投資的創業孵化載體應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供高校畢業生創業者使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按規定支持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合夥創業的,最高不超過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之和的110%且不超過400萬元。
開展AIGC直通車進高校活動
人工智能崗位缺口大?那就安排——
河南省將開展AIGC直通車進高校活動,鼓勵高校完善培訓課程體系,提高大學生掌握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完善人才需求預測和崗位歸集發佈制度,定期了解重點企業人才需求、招聘計劃和用工情況,及時採集崗位信息,建立人工智能高品質就業崗位資源庫。加強崗位信息發佈和推送,建立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崗位對接機制。鼓勵媒體、龍頭企業等社會各方宣傳普及AIGC基本知識和應用方法、舉辦AIGC競賽活動,營造有利於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和高品質就業的良好生態。
全年募集不少於10萬個見習崗位
根據《通知》,河南省將圍繞高端裝備、智慧製造、健康照護、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單位,重點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發展的管理類、技術類、科研類等高品質見習崗位,全年募集不少於10萬個見習崗位。
開展就業見習專場對接活動,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崗前鍛鍊,全年組織不少於3萬名大學生參與就業見習。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剩餘期限見習補貼,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
開展“職在河南”系列就業服務活動
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會同教育部門持續組織政策宣傳、招聘服務、就業指導、創業服務、職業培訓、困難幫扶等“六進”校園活動,強化活動實效,開展多元化交流指導。對就業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高校,開展人社局長定點聯繫、定期走訪、定向服務活動,針對性提供職業指導、推送崗位信息等服務。加密招聘活動頻次,利用百日千萬招聘、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專項行動,組織開展“職在河南”“豫薦未來 青春啟航”等系列招聘活動,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每週至少舉辦1次專業性招聘,每月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招聘。
家門口就業服務站 全年建設不少於400個
7月份,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完成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信息交接,對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訪問等方式,摸清畢業生求職意向、服務需求等信息,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
支持有條件的地市,統籌各類資源要素,依託現有資源設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青年群體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全年建設不少於400個。
鼓勵各地擴大“青年驛站”覆蓋範圍,簡化申請流程,延長免費入住天數或實行租金折扣、階梯式減免,為跨地區求職高校畢業生提供住宿優惠便利服務。(記者 李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