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修武縣西村鄉金嶺坡村雲上院子民宿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中。 河南日報記者 王錚 攝
7月28日,林州市石板岩鎮的太行大峽谷漂流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河南日報記者 王錚 攝
嵩縣以陸渾湖為核心,構建起“一湖三環三組團”格局,全域旅遊激活鄉村振興。 王錚 李衛超 攝
夏日炎炎,城市裏熱浪蒸騰,自帶“天然空調房”的山鄉卻成了避暑勝地。欒川縣高喊“21℃夏天·旅居在欒川”,焦作雲臺山溪降項目前排起蜿蜒長龍,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暑期民宿早被預訂一空……
當高溫席捲城市,鄉村裏的“涼資源”正加速轉化為“熱經濟”,向遊客敞開清涼懷抱,為夏日消費注入強勁動力,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新支點。
本質 城鄉需求的精準對接
鄉村“涼經濟”的爆發,本質是一場“城市需求”與“鄉村供給”的精準對接。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顯示,2025年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強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溫將較常年偏高0.5℃—1℃,高溫日數明顯增多,而鄉村擁有的山林、溪流等“天然降溫系統”,以及低密度的居住環境,恰好擊中了城市居民的避暑痛點,“逃離城市熱島”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
從“被動等待”到“主動設計”,河南鄉村將“涼資源”轉化為核心吸引力,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作為河南省海拔最高的縣城,欒川推出“21℃夏天”品牌,向廣大遊客發出“消暑配方”。
“城裏熱得像火爐,村裏有山有水,簡直是消暑的絕佳寶地。”7月28日中午,欒川縣陶灣鎮協心村大峽谷漂流項目登船處,張清揚和大學同學一行5人早已迫不及待,他們身著專業裝備,準備登船開啟這場充滿激情與歡樂的“夏日大作戰”。
陶灣鎮地處伊河源頭,是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的交匯之地,水資源極為豐富。憑藉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陶灣鎮成功引進了大峽谷漂流項目。每年6月至10月,這裡便成為熱門打卡地,超過60萬遊客如潮水般蜂擁而至。
曾經,村裏的年輕人大多選擇走出山溝,外出務工謀生。如今,隨著鄉村旅遊的火熱發展,不少人毅然選擇回鄉創業,開辦農家賓館和精品民宿。目前,陶灣鎮已擁有173家農家賓館和12家精品民宿,2024年,該鎮旅遊綜合收入高達2.4億元,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僅是欒川,聚焦鄉村“涼資源”,全省各地各出奇招。
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冬暖夏涼的窯洞成了遊客們避暑、體驗傳統民居的熱門選擇,村裏的人氣源源不斷;盧氏縣雙龍灣景區精心策劃親水狂歡季,全民釣魚爭霸、雲朵泡沫狂歡、星空篝火夜等活動精彩紛呈……
自帶清涼屬性的鄉村,讓城市遊客不請自來,這場由熱浪催生的“清涼生意”,正在吹出鄉村發展的新氣象。
問題 如何從“流量”到“留量”
“涼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不少鄉村旅遊大同小異,都在搞漂流、建民宿,農家樂的菜單也是清一色的山野菜炒土雞蛋、紅薯麵條,缺乏差異化競爭。”鄭州工商學院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講師李成敏長期從事鄉村設計,她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同質化競爭會使鄉村旅遊陷入低水準內卷的困境。
古鎮裏的特色建築被改造成清一色的村咖、網紅打卡點,傳統商號、手工藝作坊逐漸消失;村落裏的民俗表演,為迎合遊客簡化儀式流程,失去了原真性……當鄉村旅遊陷入“形式大於內容”的怪圈,文化傳承便成了空中樓閣,使鄉村旅遊陷入“千村一面”的發展瓶頸,遊客走馬觀花後難有記憶點,更談不上來此重復消費。
在“清涼+”上下功夫是很好的解題之策。以焦作雲臺山景區為例,其憑藉自然山水景觀優勢,以“夏一站 雲臺山玩水”為主題,精心打造了親子戲水節IP活動,並持續解鎖夏日新玩法、新體驗。
該景區推出的“雲澗飛降”溪降項目,巧妙利用亞洲第一高瀑——雲臺天瀑的800米溪谷,將靜態的自然景觀轉化為動態的探險體驗。遊客從314米落差的起點順流而下,在飛濺的水花中感受腎上腺素狂飆,這一項目單日接待量突破千人。
“以前夏天去山村裏度假玩水的體驗比較單一,今年我們在網上看到這裡有升級玩法,馬上就決定來了。”王毅行一家三口從鄭州驅車而來,為的就是體驗雲臺山的溪降項目。
“但僅圍繞‘涼’做文章,往往會讓鄉村陷入季節性依賴,一進10月,氣溫驟降,景區關門、民宿停業,村民又回到‘靠天吃飯’的狀態。”李成敏如是説,此外,基礎設施的短板效應也在限制鄉村旅遊的升級發展。要想在鄉村旅遊中有滿意的體驗感,完善的基礎設施、優美的鄉村環境等都是關鍵環節。
2020年全省文化旅遊大會提出,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打通全省涉及鄉村旅遊景區(村)的“最後一公里”。但現實中仍存在顯著落差,部分鄉村道路崎嶇難行、水電供應不穩定、衛生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影響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對‘涼經濟’的認知偏差,如果鄉村只把清涼資源視為一次性資源變現,‘涼經濟’終將涼下去。”李成敏説。
破局 從“單季熱”到“四季興”
鄉村“涼經濟”不該被夏季框定,唯有立足資源稟賦跳出“季節限定”,構建“四季有景可賞、全年有遊可品”的生態體系,方能為河南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業態升級是打破季節性依賴的關鍵——
沙河水光瀲艷,公園荷風送香,美食街煙火升騰……7月29日,魯山縣趙村鎮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停車場裏,停滿了來自全省各地的車輛。
曾幾何時,各村“單打獨鬥”“小散弱”的困局成了趙村鎮全域發展的阻礙。如今,該鎮將上湯村、小趙村、柳樹溝等10個村莊的農文旅資源優化整合,成立聯合發展片區,實現抱團發展。
登山節、採摘節輪番上演,主題研學、農耕體驗等活動豐富多彩,趙村鎮全域旅遊示範區“農體文旅商”融合的産業體系日漸豐滿。自開園以來,該片區累計接待遊客超4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2600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00余萬元,村民增收460余萬元。
延長産業鏈是激活旅遊經濟的核心引擎——
單靠避暑難以長久帶動鄉村經濟發展,需推動“旅遊+”深度融合,實現多業態共生共榮。
溫縣陳家溝景區裏,太極拳的傳承脈絡在移步換景中徐徐展開:漫步太極拳祖祠,400年的歷史底蘊撲面而來;駐足東溝,可以觀看拳師與村民同臺展演,跟著學幾招太極拳招式;若恰逢賽事檔期,還能沉浸式圍觀高手過招的精彩對決。
夜幕降臨,“今夜·東溝”沉浸式夜遊登場。3D光影與AR技術喚醒古村記憶,全息投影、鐳射矩陣交織成時空隧道,以陳王廷創拳歷程為主線的實景演出,將百年拳史化作可觸可感的立體畫卷。遊客穿行其間,光影流轉中,各派太極宗師的身影次第浮現,仿佛與先賢進行一場隔空的武學對話。
從“打卡式體驗”到“在地化教育”,溫縣陳家溝景區將地域文化與自然資源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教育載體,實現“旅遊即學習”的價值蝶變,成功入選2025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夏季)精品景點線路推介。
利益聯結是讓村民共享“涼經濟”紅利的根基——
“鄉村‘涼經濟’的終極目標,不是讓資本賺快錢,而是讓村民分享發展紅利。”省鄉村振興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只有建立“村民主體、利益共享”的機制,才能讓鄉村既留住清涼,又留住人心。
青磚灰瓦的明清古建錯落有致,600年的古槐虬枝盤錯,500歲的石臼爻鐫刻著歲月紋路。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以古村落為根脈,深耕袁橋美麗鄉村旅遊項目,鼓勵村民按“志願加入、風險共擔、抱團增收”的原則組建經濟發展合作社,大夥入股在古寨墻外共建娛樂項目,闖出多元增收路。
“通過成立合作社,全村老人按月領取養老補貼金,更重要的是,村民們參與古村落保護的自覺性越來越高,許多人主動找到村裏,把自家舊房屋、老院落自願交出來統一管理,統一修復。”袁橋村古村落保護負責人王向人表示。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遊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遊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全國鄉村旅遊從業總人數為712萬,同比增長2.2%。這既彰顯了鄉村旅遊市場的蓬勃活力,也反映出各地在推動鄉村旅遊發展上的積極成效。
由此可見,河南鄉村旅遊的興旺並非偶然,而是通過業態升級打破季節束縛,借力産業融合激活全域動能,並最終依靠利益共享築牢發展根基。這條從“單季熱”邁向“四季興”的長效發展路徑,正為河南省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記者 劉一潔 李若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