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錨定科技創新 鄭州“加速奔跑”
2025-08-05 08:56:10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蔣碩責編: 蔣碩

  原標題:衝刺三季度 實現全年勝 錨定科技創新 鄭州“加速奔跑”

錨定科技創新 鄭州“加速奔跑”

北龍湖岸邊中原科技城一家高科技企業總部基地 河南日報記者 馬健 攝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中鐵裝備以自主創新突破盾構機主軸承等“卡脖子”技術,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宇通前瞻佈局氫燃料商用車和智慧駕駛賽道,以“智慧交通”領跑新質生産力……

  6月26日,宇通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宇通出口中亞市場的第10000台車輛在宇通新能源廠區正式下線。截至目前,宇通新能源商用車累計推廣超23萬輛,産品批量遠銷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製造、鄭州力量。

  行走在奮鬥不息的征程上,鄭州科技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始終將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引擎。

  聚力培育高能級創新平臺

  2025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強化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之路,持續打造創新平臺矩陣。

  創新平臺因何如此重要?

  回顧今年科技熱點,“行者二號”人形機器人斬獲北京亦莊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季軍,而“6·18”期間,這個“科技網紅”在京東商城被下單的瞬間,完成了從鄭州實驗室到全球市場的跨越。

  這一標誌性事件背後,是鄭州以高能級創新平臺為支點,撬動區域創新生態質變的生動實踐。

  科技創新平臺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企業,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加速器。高臺起勢,則推動更多科創要素加速集聚。

  數據顯示,中原科技城已佈局建設科學裝置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5個、省實驗室和産業技術研究院11家,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4家,培育科技型企業1339家、高新技術企業661家、科創企業26200家,河南乃至鄭州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日益凸顯。

  與此同時,鄭州的利好政策也向建設創新平臺傾斜。今年3月,鄭州啟動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獎補申報,最高可達1000萬元,推動建設一流創新平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融入國家科技戰略力量體系。

  中原量子谷一期投用,省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揭牌,中原之光超短超強鐳射平臺主體完工。重組新建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新增省實驗室6家、總數18家,99家省重點實驗室實現重組,研發平臺達到5890家。累計簽約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8家,龍頭企業産業研究院達到17家……創新動能起勢躍升,科技創新已成為鄭州高品質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

  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從實驗室到生産鏈,科技成果轉化是人才“心血”走向市場,創造價值,是釋放人才活力、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

  如何能夠使得科技成果精準對接産業前沿需求?科學技術怎樣才能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産業技術研究院是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項目落地、研究成果變産品的“催化劑”。

  截至目前,鄭州市已引進8家一流大學、8家科研機構建設鄭州研究院,已聚集科研人員1300余人,培養研究生2200余人,先後承擔、參與國家級項目50余項,取得各類知識産權900余件,累計服務企業1600余家(次),引進孵化企業約80家。

  “今天就是先來探探路,只靠傳統産業也不行,公司也要升級改造延伸産業鏈。”今年5月份,鄭州市科技局組織的“科創鄭州·共創未來”系列活動,以民營企業進院所形式連結起科研和市場,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匯源電氣有限公司的劉興華首次走進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他希望通過這次搭建的院企合作高效對接平臺,為企業轉型升級找到新動力。

  近年來,中原科技城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這條路上持續發力。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獲批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重大平臺,集聚各類成果轉化孵化服務機構(平臺)69家,近兩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高達223.38億元,科技成果轉化步入“快車道”。

  中原科技城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鏈,建立科技成果聯合挖掘機制,帶動科技成果“走出來”。今年以來,省科學院、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梳理科技成果140余項,其中27項科技成果已完成轉化,21項成果正在進行轉化。

  “我們將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深化‘一院一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活動,充分發揮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的科研優勢,支持研究院與民營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在鄭轉化落地,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鄭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加快集聚一流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更是創新的源泉。

  帶著對人才的渴望與尊重,鄭州以“鄭聚英才計劃”為牽引,瞄準現代化産業體系和培育新質生産力需求,在引、育、用、留人才上發力,全力打造讓人才嚮往、融入、紮根的“一方沃土”。

  2025年鄭州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上,鄭州發佈新版産業骨幹人才需求指導目錄,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20個重點産業的527個急需緊缺崗位,為産業發展指明人才引育方向。

  近年來,鄭州市積極落實人才引進政策,通過“一事一議”引進頂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流領軍人才、大力吸引儲備青年人才等舉措,招引院士等頂尖人才15人,總數達96人,累計引育高層次人才1566人,3年累計來鄭留鄭大學生等青年人才超72萬人。

  為讓人才在鄭安身安心、安居樂業,鄭州堅持以人才需求為導向,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全週期全方位服務。辦好人才服務“暖心事”,實現33個人才事項“不見面、網上辦”;實施人才安居“好工程”,高標準籌建人才公寓網上最快60秒審批,目前已配租20批5.9萬套(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鄭州市實行高層次人才認定“常態化+承諾制+容缺辦”,鼓勵校企共建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引育創新創業團隊50個,支持優秀青年人才項目60個以上,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

  未來,隨著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建設推進,在推動省會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同時,將吸引更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加盟,也讓鄭州日益成為各類人才近悅遠來的“強磁場”。

  如今,鄭州這座城市步履不停、持續發力,正以開放包容的政策廣納賢才,以活力迸發的發展平臺承載創新,以一流創新生態厚植沃土,加速推進國家中心城市與人才高地建設進程。(記者 劉盼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