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河南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多地出現不同程度旱情。當下正值秋糧生長的關鍵期,河南農業、水利、財政、氣象等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全力抗旱保秋,一場與旱情競速的“奪糧保衛戰”在中原大地緊急打響。
旱情“烤”驗:豫東豫南旱情明顯 秋糧生長遇難關
“家裏種了五六十畝玉米,一個多月沒有有效降水了,現在只能依靠井水灌溉。”近日,週口市淮陽區農戶張大爺站在地頭看著已有些發蔫的玉米苗,滿臉惆悵。
今年7月份以來,河南被持續高溫籠罩,平均氣溫創下64年來新高。與此同時,全省平均降水量僅81毫米,較常年同期少五成以上,全省41%的氣象監測站點出現重度以上氣象乾旱。
“從全省範圍來看,當前可以説是近25年以來旱情最嚴重的年份,豫東、豫南是重點乾旱區域。”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魏國強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7月份以來,極端溫度高、持續時間長、過程雨量小,駐馬店、週口等地地下水位出現下降。“以當前旱情較為嚴重的駐馬店為例,駐馬店的秋作物播種面積在1400萬畝以上,當前缺墑的面積達到了300萬畝,出現受旱的面積達到了163萬畝。”
此輪旱情成因何在?主要源於異常氣象條件的疊加影響。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北上,跳躍幅度大,且北跳時間異常偏早。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北抬並控制河南,由於下沉增溫效應,加之相對濕度較高,催生持續性高溫濕熱天氣。
眼下正值秋作物需水關鍵期,持續的“燜蒸”、高溫天氣,讓莊稼面臨“烤”驗。
“現在是玉米抽雄吐絲階段,這個時候遇旱,易導致花粉活性降低、授粉不良,出現缺粒、禿尖。”8月5日下午,駐馬店遂平縣種糧大戶姚新領冒著高溫查看玉米長勢,“俺們從7月6日開始抗旱,玉米‘喝’的水全是人工澆灌,再多搶澆幾次水,還能保住産量。”
“當前的旱情對秋作物生産有直接影響,人工干預是挽回損失的關鍵。”河南省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玉玲受訪時稱。
8月4日,駐馬店市西平縣專探鄉趙高莊村村民正在進行打井作業。趙永濤攝
全力抗旱:資金技術齊發力 多地打響保秋戰
面對嚴峻旱情,河南全省上下迅速行動,從資金保障到技術支撐,從省級統籌到市縣落地,一張抗旱保秋“保障網”快速織就。
在資金保障方面,河南省財政部門密集調度,累計下達各類抗旱救災資金2.6億元。其中,8月4日財政部專項下達的13150萬元農業防災減災和水利救災資金,當日即全部分解至市縣,重點支持機井維修、灌溉設備維護及水源工程建設。
農業農村部門統籌用好115萬眼機井,持續做好機井檢修,便於群眾澆灌。針對機井不足、群眾排隊的情況,週口、駐馬店兩市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打應急井1.29萬眼,同時發揮溝渠連通成果,組織水泵抽引河水補源,挖掘澆灌潛力。
水利部門6月下旬以來組織大中型水庫引水11億立方米,並調引黃河水支援多地抗旱澆灌。
“7月8日,我們向淠史杭灌溉總渠申請引灌,截至7月30日已累計引灌1.85億立方米,旱情得到緩解。”8月5日,信陽市固始縣梅山灌區黎集事務中心副主任高中峰説,“我們將根據旱情動態調度,採取點對點精準灌溉方式,把水送到最乾旱的地方。”
不止於此,自7月中旬開始,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啟動乾旱災情一週兩次報告制度,派出18個秋糧工作指導組和9個抗旱督導組分赴分包地市田間地頭,實地查看秋作物墑情、長勢和灌溉情況,及時發現並幫助解決抗旱所需問題。
皖豫兩省交界處的五里拐橡膠壩今年已向固始縣無償補水灌溉2000多萬立方米。陳傑攝
打贏抗旱主動仗,跨省協作的力量也不可或缺。7月30日,在皖豫兩省交界處的五里拐橡膠壩,清澈的水流正通過閘口源源不斷地引入史河,沿著渠道流向固始縣的田間地頭。
據了解,五里拐橡膠壩蓄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今年已向固始縣無償補水灌溉2000多萬立方米。
各地“因地制宜”的實踐,成效也較為明顯。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從7月初乾旱發生以來,河南省已累計澆灌1.24億畝次,受旱地塊普遍澆灌2至3遍,有效遏制了旱情蔓延,保持了秋作物生産大局穩定。
8月4日,駐馬店市西平縣五溝營鎮洄曲趙村村民趙長虹在花生地澆水。趙永濤攝
防範“旱澇急轉”:抗旱防汛兩手備 雙線作戰護豐收
隨著天氣形勢變化,河南抗旱工作進入“既要保灌溉、又要防急轉”的關鍵階段,全省正統籌推進抗旱與防汛準備,全力守護秋糧豐收希望。
氣象預報顯示,8月6日起河南將迎來對流性降水,淮河以北、黃河以南等地先後出現陣雨或雷陣雨,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並伴有強對流天氣,高溫天氣有望逐步緩解。但“面弱點強”的降水特點,意味著局部墑情不足地區旱情仍將持續。8月5日,洛陽、漯河、駐馬店、週口等地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發佈公告,將做好人工增雨準備工作。
有旱就可能有澇,如何防範“旱澇急轉”?河南早有部署。農業農村部門從去年下半年起,投入51.12億元整治農村溝渠11.76萬公里,實現重點區域“有溝渠、能連通”;同時,依託合作社等主體儲備應急排澇機械,確保澇情出現時能快速排漬;此外,農業農村部門與氣象部門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根據土壤墑情和雨量適時發佈漬澇預警,指導各地提前做好防汛準備。
當前,河南抗旱保秋工作仍在推進。雖然部分地區旱情尚未完全解除,且“旱澇急轉”的風險也需警惕,但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正穩穩托住秋糧生長,讓豐收的底氣更足、民心更穩。(辛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