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原“油城”變“新城”(城市變“型”記⑤)——看傳統石油城市濮陽如何實現破局重生
君恒生物通過技術創新把餐廚垃圾變成了飛機用的綠色生物航油。圖為工作人員在做實驗。河南日報記者 鄧放 攝
臺前縣傳統羽絨産業以品牌打造向高端化邁進。王傳帥 攝
濮陽市積極開發風能資源,風電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圖為華能濮陽縣500兆瓦風電場。 濮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盛夏時節,無人機俯瞰濮陽。
在櫛比的樓房與廣袤的農田中,鑲嵌著三個特殊景觀——磕頭機、儲罐群、風車林。它們記錄了濮陽從石油之城向新材料、新能源之都的變遷歷程,見證城市的興衰與重生。
在中國歷史的城市版圖上,濮陽這片土地不斷更名,存在感一直不強。直到中原油田被發現、開發,因油而興的城市框架迅速隆起。
1983年,濮陽市正式設立。大慶路、勝利路、玉門路等以油田命名的城市街道,彰顯了油城底色。
然而,大自然的饋贈並非永續。
2011年,濮陽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石油之城的光環逐漸褪去,城市發展不得不直面如山的壓力。
“油興城興,油衰城衰”的擔憂曾一度在城市中蔓延。
城市發展該走向何方?濮陽走出困境的邏輯是什麼?能為其他城市帶來哪些啟示?
挖潛 老産業用上新技術,隱藏存量變發展增量
濮陽建市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油田是濮陽市經濟的中堅力量。但2010年底,石油、天然氣剩餘可採儲量僅剩高峰期的4.6%、5.8%。
油城該咋辦?
新技術有“點石成金”的能力。
“新技術衝破了‘枯竭’原有邊界,讓開發後期的地下剩餘油‘無處遁形’。”中原油田文留採油廠地質研究所副所長魏利平説:“當前13口新井日均産油約5噸,地縫裏也能榨出油。”魏利平聊起文留採油廠“逆生長”背後的科技密碼如數家珍。隨著新技術的更迭,原來的地質儲量空白區變成新的潛力層。文留採油廠,這個中原油田的大本營再次紅火起來。
技術多點開花,減損與增産一樣重要。“抽油機是油田生産的‘心臟’,我們對其做了數智改造,讓這顆‘心臟’更強大,故障停機率同比下降30%。”文東採油管理二區信息技術室副主任李勝青説,“技術賦能確保了我們在採油過程中穩産、減損。”
在新技術加持下,向內求可以挖潛,向外尋能夠拓局。
7月3日,伴隨著新疆伊犁霍爾果斯口岸的汽笛長鳴,一列中歐班列載著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自主研發的鑽頭駛向哈薩克斯坦。“構建全流程保障機制,實行研發製造一體化管理,使我們生産的鑽頭産品合格率穩定在較高水準,是中亞能源開發産業中的‘搶手貨’。”該公司直屬單位管具公司經理西佐偉説。
作為濮陽産業出海的主力軍,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不僅賣産品、也在賣服務、更在定標準:在科威特運營中石化中東首個井筒大包項目,在烏干達輸出靜音鑽機技術並獲“小而美”國際獎,為沙特培訓外籍員工3.29萬人次,連續18年入選全球最大國際工程市場承包商榜單……這支“艦隊”在技術標準、管理模式、人才體系方面持續推進,逐年擴大海外市場佔有率。2024年用50.39億元海外收入反哺城市。
老産業用上新技術,盤活了隱藏的存量,將其變成了城市發展的增量。
轉型 新産業脫胎換骨,産業增量變發展常量
任何一個城市如果過度依賴單一的産業結構,經濟發展都會面臨較大風險。深諳此規律的濮陽,興于油不困于油,將資源枯竭看作産業重構的起點。
延伸産業鏈,原材料變新材料。
每噸石油賣幾千元,一噸PC新材料賣到1萬多元,升級的生物基PC新材料每噸售價十幾萬元。盛源集團這家以運輸原油起家的企業,20餘年來,以“油”為産業起點,走了很長的路。從原油運輸到傳統石化,從傳統石化走向精細化工,再躍遷至新材料領域,“一滴油”延伸出一個産業鏈,也是濮陽市産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嫁接新技術,産業跨進新賽道。
在濮陽市南樂縣,以玉米芯為原材料,引入現代化工技術,蝶變成可降解材料丙交酯、聚乳酸産品,産出可降解塑膠袋、被服等綠色工業品。一個産業園區聚齊了産業鏈上下游,成為地方發展新的增長點。
在濮陽工業園區,君恒生物突破卡脖子技術,將地溝油煉成生物航油(簡稱SAF),也是全國首個獲民航適航認證的民營企業。“目前已具備SAF年生産能力30萬噸,生産規模居全國第一位,産品出口供不應求。”公司負責人張振輝説。
把廢棄物變成新材料、新能源等“黃金資源”,濮陽人靠什麼?除了新技術,更重要的是油城的化工基因、産業基礎、人才儲備。
未來産業贏未來,重倉氫風産業。
2022年,河南省公佈了《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鄭州製造燃料電池汽車,洛陽、開封做零部件配套,濮陽打造制氫基地,旨在形成區域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就在同年的12月25日,我國單套最大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裝置在中原油田成功投産;兩年後,河南省首個百千瓦級SOEC電解水制氫項目在同一廠區開工;2023年,河南省首個風儲裝備製造産業基地在濮陽投産。
用大風車産出的綠電製造綠氫,再用綠氫服務綠色化工和新材料産業,濮陽形成了新的産業閉環,也意味著實現産業重構、多元發展。
嬗變 城市傷疤換新顏,“老空間”釋放新活力
這座城市之所以能持續發展,不僅僅因為産業結構順利實現轉型升級,還在於其立足“家底”,創造新價值。
在濮陽,大量油氣田被開採之後,地下也形成了密閉性良好的圈閉空間,具備了建設儲氣庫得天獨厚的條件。經過戰略開發,這裡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戰略儲氣庫群,也是國內儲氣類型最多、覆蓋範圍廣闊的儲氣庫群。現在,濮陽市及周邊,由文23、衛11等7座儲氣庫組成的中原儲氣庫群,守護著京津冀、雄安新區等在內的七省二市、4億人口的安全“底氣”。
當城市傷疤變成人民的“底氣”,工業遺址也成為百姓美好生活的“秀場”。
站在斑駁紅磚墻前拍一張照片,喝一口濮陽本土品牌燃喵咖啡……這個暑期,來濮陽工業設計創意中心打卡的年輕人真不少。這裡原是中原油田廢棄的倉庫廠房,經過精心設計、改造,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很多人感嘆,石油印記成為市民和遊客的精神糧倉。
傷痕變成瑰寶,沉睡的資産變成網紅地標,大風車逐漸替代磕頭機……在逆水行舟的城市競爭中,我們看到了濮陽市善於辯證對待新與舊的關係,地方規劃的遠見與産業自發轉型的動力,鋪展出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畫卷。
數字簡單最有力。
2024年,濮陽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增速領跑全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中實現“四連優”。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濮陽這座老油城轉型成果,不僅寫進了GDP的增速裏,更融進了居民福祉中。2024年,濮陽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每花10元,就有7.65元流向民生口袋。
石油井架與光伏板隔空對話,生銹的煉油廠與潔白的制氫站悄然同框,這裡完成了從一油獨大到多元共生的成功轉型,油城已變為新城。
結語
沒有哪個城市可以靠單一資源獲得可持續發展。
許多與濮陽相似的油城都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多元化渠道。
新疆的克拉瑪依,在用好石油資源的同時,積極搶先佈局新時代“石油”——大數據。利用當地風、光資源豐富和電力成本低的優勢,加大智慧算力集群規模建設。“十四五”以來,當地雲計算産業園區新註冊企業(項目)70余家。2025年,力爭實現算力10萬P以上,躋身國內行業第一方陣。“石油城”絲滑轉換為“算力城”。
黑龍江的大慶,是享譽世界的油城,是共和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面臨油氣枯竭,市民遷出、工業體系遭受重創等困境,積極將“失落的場景”變成“文旅風景”,城市發展方向轉向工業旅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吸引全國遊客、研學團隊來打卡、追憶歲月。昔日的“油城”變成了“遊城”。
廣東的茂名,積極向生態要效益。把“城市傷疤”打造成生態公園,主城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山水相融城如畫,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常年排名全省前列。如今,茂名依託生態資源,積極融入湛茂都市圈,擁抱粵港澳大灣區,儼然成為灣區後花園。“南方油城”逐漸轉變為“濱海綠城”。
……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諸多油城都在打破路徑依賴,尋求破局與重生。
但是,油城要想結合自身特點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打破資源依賴、産業鎖定、機制固化的深層束縛。城市管理者更需要心懷全局,精準落子。
在頂層設計上,需要實現“退舊”與“育新”無縫銜接;
在科技創新上,需要實現技術進步與商業模式創新雙輪驅動;
在人才引育上,亟須破解“人才赤字”與“技能錯配”雙重困境;
在區域合作上,需要立足産業基礎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入圈”“進群”。
也希望濮陽能早日建成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承載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記者 逯彥萃 張曉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