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老”的底色和文脈,拓展“新”的內涵和意蘊,“鄭州一環”見證城市的進化與變遷。
“博物館裏逛展,歷史街區拍照打卡,現在‘鄭州一環’出圈出片,時尚新潮。”8月16日,家距鄭州商代古城墻不遠的市民王香麗帶著孩子來了一場週末Citywalk。
3600多年前,商王成湯在鄭州營建亳都。時至今日,4.5公里城垣依然巍聳。人脈不息,文脈不斷,城址不移。鄭州最早的“一環”便可追溯到商代,大致為如今的金水路、城東路、城南路、順城街、杜嶺街合圍區域。
歷史文化“喚醒”,老街老巷“換顏”,文旅融合“煥彩”,多元業態“煥新”……作為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主要所在地和鄭州市中心城區,管城回族區近年來堅持把老城區改造、城市更新、民生改善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品讀鄭州之城,從商城遺址開始。東大街附近,土黃色的城墻與線條舒緩、錯落佈局的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交相輝映。這裡是鄭州“讀城”起始地,以其多元化的聲光電技術、商代生活的高度復原和琳琅滿目的文物,給人們創造一個深入了解早商歷史和鄭州商城的獨特空間,讓歷史文化遺産活起來。
時值暑假,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研學參觀,與歷史文物近距離接觸。“作為鄭州商城遺址的展示地、研學地和體驗地,這裡正發揮著城市文化‘會客廳’作用,也是我們與這座古老城市文脈的連結點和探尋文脈基因的情感歸屬地。”該博物院院長郭磊深有感觸地説。
歷史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命脈。近年來,管城回族區以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為牽引,推動全域更新、景城融合,顯輪廓、重肌理、建節點、帶全局,構建形成“一環一園六街六片區”空間發展格局,構築王城意象、彰顯文化尊嚴。
老街不老,又趣又潮。從“網紅”到“長紅”,阜民裏文化街區驚艷了時光。
“只一眼、見河南”“老鄭州、新青年”。這條緊臨商代遺址西南城垣、寓意物阜民豐的百年里巷,曾經的集中連片棚戶區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變了模樣、留了韻味、添了朝氣。
“這是一件共創的文旅融合作品,以保留城市記憶、延續歷史文脈為原則,依託商都街巷原始肌理及建築空間形態,植入策展型零售、潮流買手店、潮牌服飾店、時尚餐飲、沉浸式劇場等眾多業態。”鄭州建中商城文化旅遊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凱説,“年輕人特別喜歡這種復古環境與潮流元素混搭的調性,絡繹不絕地前來打卡。”
最近幾個月,阜民裏陽臺音樂會火爆“出圈”。家住城南路的市民栗曉總愛來此聽歌:“老城越來越有時尚范兒,街區就是舞臺,氛圍感拉滿。”
歌手楊楊和琳琳輪流登場獻唱,吸引路過者駐足傾聽。“阜民裏可是網紅打卡地,唱著歌,吹著從城墻飄來的風,感覺既夢幻又帶感。”琳琳説。
一街一文化,一巷一特色。在管城,阜民裏為“潮流文化區”,側重國際文化交流;順城街是“人間煙火區”,匯聚市井美味;北慶裏定位“雅致休閒區”,主打河畔雅集。
“鄭州一環”的蝶變,自然也離不開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聚焦打造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示範區,管城回族區全面推進“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讓包括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在內的各方都成為“共建力量”,讓基層治理更有活力、更有溫度。
鄭州商城遺址是“湯始居亳”的亳都所在。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跨越數千年,這句商湯王的“座右銘”已深深烙印在鄭州的發展脈絡中。
古今兼顧,新舊兩利。今日之管城,一頭連著深厚悠遠的歷史,一頭通向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記者 王延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