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2025-08-29 09:21:21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出版有多少種形態?閱讀有多少種可能?答案就藏在一場盛大展會中。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數智賦能出版,閱讀點亮生活。8月28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字出版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書香河南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如約而至。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作為我國數字出版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展會,這一次,數博會首度來到河南,來自國內外的出版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聚首鄭州,共謀數字出版新路徑,共創行業發展新未來。

  “這個展會還是太全面太超前了。”“沒想到,出版已進化成這個樣子。”當人們深入數博會展區,不由發出讚嘆。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發展,數字出版已悄然迭代更新。

  逛展,一個個展區在技術加持下,出版的載體可以更多,讓“書不再只是書”。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置身書香河南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展區,各種“彩蛋”迭出,根本不是傳統印象裏“規規矩矩看書”的樣子。“雲享閱讀”體驗區,參觀者只需按一下“免費NFC手環”,書本裏的音頻、動畫、小遊戲直接蹦出來,讓文字“摸得著、聽得見”;河南日報打造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區宛如一幅流動的河南文化歷史長卷,揭開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紗。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河南數字出版展區成為展覽的熱點區域,來自國內外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中州古籍出版社打造的“我們的經典”沉浸式神話研學一體化活動空間內,第一次來河南的英國蘇帕杜首席商業和運營官莎拉·阿巴斯諾特饒有興致地拿起手機,掃了下《山海經:中國神獸圖鑒》圖書頁面上的二維碼,手機螢幕裏跳出來的老鷹“帝江”讓她大為驚嘆。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太神奇了,簡直不可思議。通過VR技術,書裏的老鷹仿佛飛了出來;書中的戰士們從書頁上走下來,為正義而戰。”她想把這些兒童圖書帶回英國,讓西方出版界人士也了解到中國近年來在兒童圖書出版領域的發展情況。

  七夕就要到了。在浙江展區的MR數字美育區,11歲的新鄉市封丘縣東關小學學生劉洋旭沉浸式感知“七夕何以錦繡”。“書本上學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是平面的,這裡面可以抓蠶繅絲,了解織布的過程,學過的知識一下子立體形象起來。”他感言。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重新定義“出版”和“閱讀”的邊界,重塑新形態新模式,引發文化從“知道”邁向“感受”的深度體驗變革。

  “我們必須擁抱互聯網和AI,開發‘火把知識’數字平臺,提供數字內容,更好地活化內容、觸達用戶、回歸閱讀。”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明達説。

  “好的産品自己會説話,新的産品、技術和文化的融合,能夠形成新的吸引力和價值。”學習強國《長征·英雄》VR大空間項目組負責人邱晨看著青少年排隊體驗,深有感觸地説。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展覽、展示,鋪陳數字出版新圖景;交流、探討,共話數字閱讀新願景。

  展覽區,人潮涌動;論壇上,思想激蕩。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新閱讀 新生態——數字時代的全民閱讀”書香河南建設交流會上,出版家、閱讀學專家聶震宇認為,AI等技術就像是我們的好友和外挂,能幫助更好地理解和參與閱讀活動;在積極擁抱AI的同時,還要保持自己的判斷,不能做懶惰的閱讀者。不少專家也建言:以數字閱讀賦能,構建全民閱讀新生態;向數字洪流的深處漫溯,以跨媒介閱讀促進全民閱讀發展。

  文化何以傳承?表達何以創新?閱讀何以多態?“活化內容”“場景賦能”“平臺築基”,在數博會主論壇上,中原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王慶分享了堅守文化價值、推動文明傳承的三點思考。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數字出版時代,‘讀者’應升級為‘用戶’,這不僅是稱謂的變化,更是服務理念的革新。”王慶説,技術重塑了出版業態,也改變了用戶角色:他們不再是被動的內容接收者,而是兼具消費者、傳播者與創作者多重身份的參與者。出版的邊界正被打破——不再局限于紙質書頁或電子螢幕,以場景為核心的文化體驗成為新趨勢,出版人既要提供優質“有字之書”,更要打造生動“無字之書”,涵養具有生命力、競爭力、引領力的數字出版新生態,推動行業從知識傳播邁向價值創造的新境界。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一種共識在凝聚:技術是激活出版全鏈條、建設數字文化新生態的核心動能;AI不僅是工具,更重塑了各個出版環節的協作邏輯和生態構建。

  “擁抱技術,做新生態建設的探索者;以人為本,做‘新大眾文藝’的賦能者;面向世界,做新文化符號的表達者。”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舉例説,騰訊攜手龍門石窟研究院等單位,發起了龍門石窟場景共創項目,為紋飾建庫、圖譜構建、基於紋飾的二次創作與傳播提供支撐路徑。騰訊和安陽合作,借助AI技術,推進甲骨文數字化保護,通過“微痕增強”,看清幾千年前的刻痕;依靠AI字形匹配,建成全球最大的甲骨文數據庫,143萬個字都能夠“一鍵查詢”,讓曾經的“冷門絕學”走進大眾視野,更好地對文化根脈守護和傳承。

當數字技術與文墨書香相遇——打開出版與閱讀的更多可能

  “數實相融 智贏未來”是此屆數博會的主題。數字與紙質,只是不同的介質,並不是代替。數智技術為出版和閱讀正帶去了更多“開卷”的方式與可能。(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沈劍奇 陳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