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3個鎮、5個村入選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遺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名單,快來看看有你的家鄉沒?
9月4日,記者從焦作市民政局了解到,河南省民政廳近日公佈第二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遺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名單,焦作市3個鎮、5個村成功入選,入選數居全省榜首。
此次入選“千年古鎮”名單的,分別是修武縣郇封鎮、孟州市谷旦鎮、沁陽市紫陵鎮;入選“千年古村落”名單的,分別是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溫縣趙堡鎮北平皋村、溫縣番田鎮段村、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修武縣郇封鎮郇封村。
焦作市將地名文化遺産保護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深度挖掘、系統保護和活態傳承地名文化遺産。
“千年古鎮”需滿足四大條件:集鎮或中心聚落形成歷史達1000 年(含)以上且現為建制鎮;地名專名歷經千年(含)以上傳承沿用,具有高知名度和重要傳承價值;地名實體蘊含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內涵;古建築保存狀況良好,傳統風貌猶存。
“千年古村落”的認定標準包括:村落形成至今滿1000 年(含)以上;地名沿用千年(含)以上,文化內涵深厚、傳承價值突出且知名度高;傳統聚落形態與典型建築保存完好,地域特色鮮明。
此次焦作市入選的“千年古鎮”各具風采:
修武縣郇封鎮歷史脈絡可追溯千年,據清道光年間的《修武縣誌》與民國二十年的《修武縣誌》記載,唐顯慶二年(西元657年),唐高宗第四子——雍王李素節十二歲時改封郇王,死後葬於此地。原利平寨村民為緬懷郇王功績,將村名改為郇封(現村東仍留存郇王冢),郇封鎮由此得名。該鎮人文底蘊深厚,家風家訓、民俗文化代代相傳,其中薛氏祖塋墓碑樓于2022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薛氏宗祠祭祖儀式則入選河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孟州市谷旦鎮的地名淵源頗具文化韻味,“谷旦”一詞源自《詩經・陳風・東門之枌》,意為晴朗美好的日子,舊時常用作吉日的代稱。《新唐書・地理志》明確記載,武德三年(西元620年),唐高祖析河陽地設置穀(今簡化為谷)旦縣,次年撤縣為鎮。谷旦鎮地名歷經千年傳承,見證了無數歷史變遷。
沁陽市紫陵鎮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文化內涵,歷經千年歲月洗禮,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傳統風貌,古建築錯落有致,文化遺産門類豐富多樣。
在“千年古村落”評選中,焦作市同樣成果豐碩:
博愛縣柏山鎮柏山村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産資源,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溫縣趙堡鎮北平皋村的歷史脈絡貫穿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夏)、商、周、春秋、戰國、漢代至今,完整延續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印記。
溫縣番田鎮段村、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修武縣郇封鎮郇封村也各有韆鞦,從古樸建築到傳統民俗,無不彰顯著千年古村的獨特魅力與歷史積澱。
焦作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申報工作,既是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切入點,更能為地方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姚廣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