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陽市西峽縣丁河鎮木寨村村民在村子裏有著400餘年樹齡的楓楊樹下談論著。“咱們村裏這個垃圾箱,有時候滿了清運太不及時。還有路邊的草,滋生蚊蟲。”木寨村村民李有朝説。該村黨員于根陽説:“這兩天天氣比較熱,四隊路口的水泥路受熱膨脹,咱們今天下午去維修一下。”
這棵楓楊樹枝繁葉茂,綠蔭如蓋,為村民鋪就了一片天然的休憩地,也成了村裏最熱鬧的“議事場”。該村黨支部因勢利導,以楓為媒,將這裡打造成村民樹下説事的“議事廳”、化解糾紛的“調解室”、宣講普法的“大課堂”,“楓下説事”蔚然成風。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説問題、提建議、問政策,現場氣氛熱鬧異常。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栓志認真記錄著每一條建議,不時給予解釋和回應,兩個小時的“楓下説事”圓滿畫上句號。
“這棵樹是我們的根,也是一種地標文化。在這裡解決糾紛,大家十分理智,心平氣和,很多事情容易達成和解。”張栓志説。
“楓楊樹下坐一坐,有啥糾紛説一説,幹部從中和一和,干戈也能化玉帛。”這首村民自編的順口溜道出了木寨村“楓下説事”的實效。木寨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楓下説事”品牌,定期組織村民議事,有力促進群眾從“幹好分內事”到“參與村裏事”的轉變,形成了“群眾提事、黨員管事、支部議事、民主定事”的閉環機制,匯聚起群眾自治共治的合力,把“問題清單”變為“幸福帳單”。木寨村“楓下説事”群眾自治模式入選《河南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案例》,成為以黨建引領激活基層高效能治理的生動樣本。
近年來,西峽縣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讓群眾在參與議事協商、化解矛盾糾紛中不斷激發自治活力。2025年,該縣已幫助解決居民停車難、流動攤販管理難等各類民生問題560余項,推動化解矛盾糾紛1300余件,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
“我們持續探索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徑,聚焦群眾需求量大、涉及面廣、高頻共性等急難愁盼問題,積極搭建鄰裡議事“微陣地”,讓群眾自己説事、議事、主事,激發群眾自治內生動力,實現基層治理‘支部來引領,群眾唱主角’的良好局面。”西峽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沈廣權説。(文 王小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