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南陽市社旗大馮營鎮李莊村,數十名婦女正飛針走線趕制艾草香囊,指尖翻飛間,縷縷艾香與歡聲笑語交織成動人的鄉村振興樂章。
曾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大馮營鎮,如今因艾草産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黨建引領下走出了一條“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特色發展之路。
“誰能想到,小小艾草,如今成了我們村的‘大産業’。”李莊村黨支部書記秦佔穩感慨不已。已經幹了二十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他,見證了艾草從“田間草”到“致富草”的華麗轉身。
據了解,在李莊村發展艾草産業之初,村“兩委”率先試種艾草,黨員帶頭流轉土地、學習技術,逐步形成規模化種植。該村黨支部牽頭與加工企業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訂單農業”讓農民吃下“定心丸”。如今,村裏的艾草製品從簡單的艾絨、艾條發展到融合非遺技藝的十二生肖香囊,總年産值達420多萬元。
“農閒時,婦女們在家製作艾草香包,一個月能多掙1000多元。”李莊村婦聯主席杜慧敏一邊展示繡著牡丹圖案的香囊,一邊算起增收賬。在黨支部推動下成立的女子工坊,不僅讓婦女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更將傳統刺繡技藝與艾草養生文化相結合,開發的虎頭靴、紅肚兜等産品遠銷北上廣,讓“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
“鎮裏統一提供種苗,還教我們科學種植,收割後企業直接回收,省心又賺錢。”種植戶李恒濤説。從田間種植到車間加工,從線上銷售到文旅融合,在如今的大馮營鎮,一條完整的艾草産業鏈已然成型,成為帶動群眾持續增收的“黃金鏈”。
在大馮營鎮艾草加工園,自動化生産線正在生産艾草精油、艾草香皂等30多種産品。“我們實行‘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建成加工園,搭建電商平臺,組織黨員志願者幫助農戶直播帶貨,實現從原料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跨越,讓産品附加值提升3倍至5倍,形成上下聯動的産業發展格局。”大馮營鎮黨委書記王猛表示,將持續延伸集種植、加工、文旅于一體的艾草全産業鏈,讓更多農民在以艾草為代表的中醫藥産業中增收致富。(文 王小軍 陳佳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