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以工代賑”現場會在三門峽市澠池縣英豪鎮周家山村召開。作為河南省首個“村民自建”以工代賑項目,周家山村通過該項目不僅讓村容村貌實現“顏值”“品質”雙飛躍,更探索出“建一批設施、帶一批就業、育一支隊伍”的可複製推廣模式,凝練形成鄉村振興的“澠池經驗”,為全省以工代賑工作提供了鮮活實踐樣本。
周家山村以工代賑項目總投資804.98萬元,其中中央預算資金785萬元、地方自籌19.98萬元。項目自啟動以來,始終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出行、環境”兩大核心需求,重點推進三大民生工程:完成2.47公里道路提升改造,徹底終結村民“出行難”的困擾;鋪設9千米污水管網,系統性改善村內水體環境;集中整治荒草坡與垃圾坑,同步提升村容村貌,讓昔日的鄉村舊貌換上“新顏”。
“能用人工的儘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的儘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英豪鎮嚴格遵循以工代賑核心原則,創新推行“村民自建”模式,讓當地群眾真正成為項目建設的“主角”。截至目前,項目已吸納210名當地群眾參與務工,其中脫貧戶達65戶105人,累計發放勞務報酬328.13萬元,實現了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與“照顧家庭”兩不誤。
“一開始我還擔心項目跟咱老百姓沒關係,沒想到村裏不僅讓我們參與施工,還邀我們提意見。之前污水管網路線規劃,我反映家門口那段不好走,村民理事會真的聽進去了!”參與項目監督的村民王大姐話語裏滿是認可,而這種“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也讓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愈發強烈。
“項目既要建得快,更要建得好!”為守住工程品質底線,英豪鎮構建起“政府監管+群眾監督+第三方評估”的三重監督機制:鎮紀委、農業辦、振興辦組成專項督查組不定期巡查,村民代表輪流在施工現場“盯梢”,第三方監理按階段開展品質評估。“每天都有村幹部和村民代表來檢查,材料用得實不實、活兒幹得細不細,大家都盯得緊,我們幹活也更得盡心!”參與施工的村民張師傅坦言,嚴密的監督不僅讓工程品質有了保障,也讓大家幹得更安心。
道路寬了、環境美了、錢包鼓了,周家山村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以前出門全是坑洼路,現在家門口的路又寬又平,我還能在工地上幹活掙錢,一天能拿150元,不用跑遠就能照顧家裏,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在道路提升工程現場忙碌的脫貧戶李大叔,擦著額頭的汗珠,笑容裏滿是對新生活的期待。
如今,隨著項目持續推進,周家山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澠池經驗”的示範效應也逐步顯現。下一步,英豪鎮將繼續扛牢主體責任,通過倒排工期抓進度、優先吸納重點群體抓賑濟、制定長效機制抓管護,確保項目如期完工,讓群眾長期受益,真正把以工代賑項目打造成溫暖民心、助力鄉村振興的優質民生工程。(文 侯林峰 劉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