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這一座港口 向濤而立
2025-11-04 09:21:41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原標題:這一座港口,向濤而立(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

【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這一座港口 向濤而立

繁忙的週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 中共週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這一座港口 向濤而立

加快建設中的週口中心港小集作業區。張昆鵬 攝

【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這一座港口 向濤而立

週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等待出港的貨船。中共週口市委宣傳部供圖

【奮進的河南 決勝“十四五”·週口篇】這一座港口 向濤而立

  當內陸的廣袤平原與海洋的澎湃浪潮相遇,一個既不沿邊也不靠海的城市,正以港口為支點撬動中原經濟的新引擎。在週口,這個曾被視為天方夜譚的構想,正隨著一座現代化大港的崛起,徹底改寫河南的出海地圖。

  “十四五”期間,週口這座曾以農業為底色的城市,將港口建設列為“一號工程”,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升級,持續加碼內河航運能級,構建起以週口中心港為龍頭,項城、沈丘、西華等9個港區協同聯動的“1+9”港口體系,實現了從“內陸小港”到“國家樞紐”的跨越式崛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即將展開的“十五五”篇章,週口這座內陸港城蓄勢待發,致力於在新一輪國家戰略中深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發展模式實現從“經濟通道”到“通道經濟”的深刻轉型,駛向更為廣闊的藍海。

  1

  跨越:從“內陸小港”到“國家樞紐”

  金秋十月,沙潁河畔的週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一派繁忙,吊機起落,船舶穿梭。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滿載集裝箱的貨輪緩緩離港,駛向江海。

  “週口港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週口市臨港物流發展中心主任胥凱感慨道,“5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年吞吐量千萬噸級的內河小港;如今,已成為淮河流域乃至長江以北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內河大港。”

  數字是巨變最有力的見證:5年間,週口港貨物吞吐量從2020年的1860萬噸躍升至2024年的5205萬噸,佔全省總量的85%以上;集裝箱吞吐量更是從2019年不足1萬標箱猛增至2024年16.3萬標箱。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看集裝箱。”這句行話,驗證了今日週口港的成色。憑藉吞吐量和通航能力的雙重躍升,週口港已成為豫貨核心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箱通世界、貨運全球的願景正化為現實。

  然而,週口的雄心不止于水,唯有織密一張公、鐵、水、空高效協同的立體交通網,才能真正激活港口的樞紐價值。

  多式聯運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更是真金白銀的效益。益海嘉裏(週口)公司的物流變革最具代表性,東北大豆通過長江、淮河、沙潁河,走水路運抵工廠碼頭,比過去經海運中轉再陸運的方式,每噸成本節省約50元,“這一年下來,就是上千萬元的利潤”。

  這種成本優勢正在轉化為産業吸引力。近年來,週口港積極對接長三角、珠三角及東南亞等經濟活躍地區,融入“六省七港”合作,鏈通中歐班列,開拓出一條公鐵水聯運的新絲路,物流成本較公路運輸降低30%以上。

  從通江達海到多式聯運,週口港的樞紐能級正發生質變。即將建成的集疏鐵路專用線將實現“火車開到碼頭邊”的鐵水聯運;寧洛、大廣等高速在此交會,形成便捷的“公水聯運”網絡;與西華通用機場的聯動,更勾勒出“公鐵機水”的未來圖景。

  週口港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國家戰略的深度賦能。從榮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到入圍“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名單”,再到“週口—漯河樞紐經濟先行區”獲批,這一系列金字招牌背後,是中原城市群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深度耦合。

  這種戰略疊加效應在航線佈局中尤為明顯:43條航線中,12條連接長江經濟帶,8條對接長三角,5條輻射東南亞、南美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物流大通道。沙潁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完工後,通航能力將大幅度提升,可通行單船3000噸,為中原地區參與全球産業分工提供戰略支撐。

  2

  聚變:從“經濟通道”到“産業高地”

  如果説“十四五”期間週口港的主要任務是“建通道”,那麼其最亮眼的成就,則是成功吸引了産業“金鳳凰”,初步實現從“借港出海”到“依港興城”的關鍵轉變。

  沿著港區驅車而行,5年的變遷歷歷在目。昔日的荒草灘,如今已是廠房林立、塔吊揮舞,成了一片熱氣騰騰的産業沃土。

  “5年前,我剛來這時,天天等活幹。現在,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來往的集裝箱比前幾年多了不知道多少倍。”46歲的貨車司機王師傅指向遠處一排排整齊的筒倉説,“看到沒,那邊的益海嘉裏、魯花……這些大企業都是衝著港口來的,原料直接進廠,成品直接裝船,一年下來光物流費就能省下一大筆。”

  王師傅的經歷,正是週口以港聚産,大力發展臨港經濟的生動寫照。“十四五”期間,週口在臨港開發區成功集聚起生物化工、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現代物流四大特色産業集群,“通道經濟”集聚效應已然落地生根。

  生物化工勢頭強勁。生物化工園區獲省政府批復,躋身全省五大重點生物經濟基地;鑫豐生物、海盛生物投産運營,生物經濟共享産業園加速建設。

  食品加工聚鏈成群。益海嘉裏、中儲糧、中農集團等龍頭項目相繼落戶,其中益海嘉裏全部達産後,年産值將突破300億元。

  裝備製造蓬勃生長。建成臨港裝備智造、智慧機器人等專業園區,引入天子鋁業、杭蕭鋼構等重點企業,高端鋼構、智慧建築等項目順利投産。

  現代物流持續壯大。集“冷鏈+電商+快遞+物流”于一體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港投用,成為週口規模最大、智慧化水準最高的綜合物流樞紐。

  “如今,臨港産業已成為週口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週口臨港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港口競爭力的提升,源於軟硬實力的同步升級。

  在軟實力上,週口海關、週口港區航務海事服務中心等機構相繼入駐,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捷通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讓內陸企業在家門口享受到沿海政策紅利;金融、信息、法律等高端服務業集聚,為港口經濟保駕護航。

  在硬實力上,週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正推進智慧化轉型升級,投資39.85億元的小集作業區202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後可實現107萬標箱集裝箱的吞吐量;沙潁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基本完工,通航能力有望從每年5000萬噸躍升至1億噸。

  如今,依託“港口+産業+城鎮”的聯動發展模式,週口正從一個單純的貨物中轉站,加速轉變為一個集生産、加工、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産業高地。港口正成為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的強大磁場,為城市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3

  躍升:從“過路財神”到“留客主人”

  10月18日,秋雨初歇,沙潁河畔的週口中心港小集作業區(一期)建設現場,首批三台岸橋(碼頭集裝箱起重機)正在緊鑼密鼓通電調試,第四台岸橋已通過港池直接吊運至碼頭前平臺,開始大梁安裝;第五台岸橋正從上海奔赴而來。

  “目前一期港池已建成蓄水,正在清淤,為年底順利開港做最後準備。”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小集作業區投用後,將為週口乃至全省增添多式聯運新優勢,為區域經濟注入強勁動力。屆時,自動化碼頭的智慧光芒,將照亮內河航運的新通途。

  站在“十四五”打下的堅實基礎上,週口港正以更高站位謀劃“十五五”發展:深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成從“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的戰略轉型。到2030年,週口港將建成“三橫五縱”內河航道網,連接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航道,形成“中原地區—長江經濟帶”經濟廊道。小集作業區(一期)投用後,將新增年100萬標箱處理能力,使週口港躋身全國內河港口十強。這不僅是規模的增長,更是發展質效的跨越。

  織密網絡,提升能級。週口港正積極暢通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提升樞紐通道集疏能力,推進航道與港口擴容升級,搭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智聯平臺。

  打通脈絡,連結全球。積極推動與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航道等各個樞紐節點的互聯互通,依託內河航運連接沿海港口,延伸全球水運業務,大力打造支撐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中原地區—長江經濟帶”經濟廊道。

  加密航線,雙向對流。通過加密至長江沿線及沿海主要港口的航線,週口港將打造一條連接中原城市群與長三角、粵港澳的“黃金水道”。一方面將河南的優質農産品、工業製成品等,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送至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另一方面把東南沿海的先進技術、高端設備、大宗原材料以及消費品引入內陸,助力區域産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形成東西雙向、海陸互濟的發展格局。

  “以前,我們是‘過路財神’,今後我們要做‘留客主人’。”週口臨港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未來,週口港將不僅僅是“豫貨出海”的起點,更要成為“海貨入豫”的門戶,在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潮起沙潁,港啟新程。從“經濟通道”的物流便利,到“通道經濟”的産業集聚,週口港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書寫屬於內陸城市的開放傳奇。那些矗立在沙潁河畔的紅色橋吊,將繼續見證著貨物的流轉、産業的繁榮與城市的生長,成為新時代內陸開放最鮮明的地標。(記者 王映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時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