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開封市杞縣官莊鄉的田間地頭,播種機伴隨著轟鳴聲來回穿梭,農戶們四散在田壟間俯身忙碌,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秋播增收圖”。

蒜農們在田間勞作
“播種時要注意行距和株距,行距保持在20釐米左右,株距16釐米-17釐米,這樣既能保證通風透光,又能提高産量。”在羅王村包地大戶王建莊的蒜田邊,官莊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正手把手開展技術指導,“蒜種要選擇飽滿、無病蟲害的,播種前最好進行晾曬,預防苗期病害,冬蒜播種後需及時澆水,澆足澆透、一株不漏。”
據了解,該村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逐步擴大村內露天蔬菜特色種植規模,全部採用香菜、豆角、菠菜、大蒜等輪作模式,確保耕地“四季不閒”,不僅提升了土地效益,也通過土地流轉租金、輻射蔬菜種植、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穩步帶動村內百餘名群眾增收致富。

農機在作業
10月份以來,杞縣官莊鄉降水持續偏多,塚坵村受地勢影響,部分農田土壤濕度偏大,小部分洼地甚至留有積水,給冬小麥適期播種帶來極大困難。該村黨支部書記趙永帶領村“兩委”在村內拉起來一支20余人的“助農應急隊”,分小組逐戶上門了解群眾生産現狀,協助村內困難群眾挖田間排水溝,打通農田排水“腸梗阻”,確保耕地快速排水散墑,達到適耕狀態。
為進一步破解該村農時緊迫的難題,11月5日,官莊鄉統籌考慮全鄉“三秋”生産進度,緊急調度旋耕機、播種機等農機8台,解決群眾燃眉之急。“之前擔心自家的地要搶機器來種,沒想到鄉里能統籌調度,這下心裏踏實了!”塚坵村農戶趙新利看著自家地裏運轉的播種機,忍不住感慨。
為保障全鄉秋播順利開展,官莊鄉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還依託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各村“土專家”和黨員志願者等力量,組建“田間技術小分隊”,分赴26個行政村開展晚播小麥、大蒜應急栽培技術專項指導;通過村廣播、田間課堂、微信群等渠道,及時推送氣象變化,循環播報農時緊迫性,動員群眾搶抓晴好天氣集中搶種。
截至目前,該鄉已完成播種大蒜8600余畝,冬小麥37000余畝,秋種進度已達80%以上。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加強‘三秋’生産保障工作,緊盯土壤墑情、天氣變化,確保播種一塊、管好一塊,全力打好秋種‘攻堅戰’,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官莊鄉黨委書記李俊威説。(文/圖 楊俊茂)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