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保障校園“舌尖安全” 開封推行校園餐“三單”管理工作法
2025-11-18 12:09:4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為持續深化校園餐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切實守護廣大師生飲食安全,近日,開封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印發《開封市校園餐“三單”管理工作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行校園餐“三單”管理工作法,構建全鏈條閉環監管機制,為校園餐安全築牢“防護網”。

  為何推?——聚焦群眾關切 深化專項治理

  校園餐的安全與否,直接關係到青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牽動著萬千家庭的心。此次“三單”管理工作法的推行,既是落實全省市場監管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總結暨再抓兩年部署會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貫徹《全市紀檢監察機關2025年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實施方案》的實際行動。

  開封市食安辦結合全市校園餐管理實際,創新推出“三單”管理模式,旨在通過制度化、規範化、精細化的監管手段,壓實各方責任,破解校園餐安全監管難題。

  何為“三單”?——三張清單構建監管閉環

  《方案》中明確的“三單”,並非單一文件,而是由《日常檢查記錄單》《發現問題交辦單》《整改情況報告單》組成的監管體系,三者環環相扣,形成“檢查—交辦—整改—驗收—核實—閉環”的完整監管鏈條。

  《日常檢查記錄單》是監管起點,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據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對校園餐管理關鍵環節開展檢查後如實填寫,詳細記錄檢查情況及發現的問題,經檢查人員與被檢查單位負責人共同簽字確認後留存,作為後續監管的基礎依據。

  《發現問題交辦單》是問題傳導的核心,市場監管部門梳理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後,以該單據形式明確問題清單、整改要求、整改期限等關鍵信息,正式反饋給學校或供餐單位,確保問題指向清晰、責任到人,同時建立發放臺賬實現全程可追溯。

  《整改情況報告單》則是整改驗收的關鍵憑證,學校或供餐單位完成整改後,需詳細説明整改措施、完成情況及佐證材料,經校方負責人簽字蓋章後報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簽字蓋章,發市場監管部門,最終由市場監管部門現場核實確認,形成監管閉環。

  誰適用?——覆蓋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及供餐單位

  此次“三單”管理工作法的適用範圍廣泛,涵蓋開封市行政區域內所有各級各類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及高等院校。無論是學校自營食堂、承包經營食堂,還是為學校提供餐食服務的校外配餐單位,均被納入“三單”管理體系,實現校園餐飲監管無死角、全覆蓋。

  誰來做?——明確三方職責 壓實監管責任

  為確保“三單”管理落地見效,《方案》清晰劃分了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學校主管部門及學校(供餐單位)的職責,形成“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屬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承擔“監管主導”職責,負責組織日常檢查、填寫《日常檢查記錄單》、下發《發現問題交辦單》,對整改情況進行現場核實,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單位依法處置,並建立健全“三單”管理檔案。

  教育體育部門作為學校主管部門,履行“驗收監督”職責,負責對學校及供餐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驗收,在《整改情況報告單》上簽字蓋章,督促落實整改主體責任,協調解決整改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學校及供餐單位是校園餐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需履行主體責任,及時簽收《發現問題交辦單》,制定整改方案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如實填寫《整改情況報告單》並報請驗收,同時建立整改臺賬留存相關資料。

  如何?——四步流程規範實施 多重保障確保落地

  “三單”管理工作法的實施遵循嚴格流程,第一步由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日常檢查並填寫《日常檢查記錄單》;第二步梳理問題後下發《發現問題交辦單》;第三步由學校及供餐單位完成整改並提交《整改情況報告單》,經教育體育部門驗收;第四步由市場監管部門現場核實整改情況,確認合格後完成閉環,不合格則責令重新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情節嚴重的依法處置。

  為保障工作推進,開封市將從三方面強化保障: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體育局明確職責分工,統籌推進實施;完善制度建設,統一“三單”標準格式與填寫規範,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宣傳培訓,提升相關人員業務能力,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據悉,“三單”管理工作法的推行將進一步提升開封市校園餐安全監管質效,有效防範化解食品安全風險。下一步,各相關部門將密切配合,確保“三單”管理落到實處,讓師生吃得安心、家長放心。(文 杜沛 韓吳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