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浪潮正洶湧而來,基金+AI也穩步向前。近年來,AI主題概念基金熱度提升,近八成産品今年獲得正收益,機構對相關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斷加碼,重倉配置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多只概念股。與此同時,儘管業內智慧投資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實力的公私募基金公司紛紛將視線投向AI賦能。
基金智慧投資運用蹣跚前行
從最早的指數型産品,到具有一定算力的量化基金,基金業投資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前行。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主任王群航認為,智慧投資是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基於技術分析的基礎上高效處理數據,並由機器得出分析指標,進而制定選股標準的方式。不過,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應用到投資領域仍然“魚龍混雜”,更不乏失敗的案例。
譬如2015年起基金公司紛紛發行的大數據基金。Wind數據顯示,名稱中帶“大數據”的基金産品共25隻(A/B/C分開計算),大多是2015年、2016年發行的,而今年僅發行2隻,熱度大大下降。
這類産品設計時多與新浪、百度等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合作,在傳統産品的投研基礎上疊加大數據分析,幫助做出更正確的決策。儘管舉著AI大旗,但畢竟只比傳統産品增添了些多維數據,沒有本質性的突破。這類産品自成立以來逾三成為負收益,僅7隻産品收益率超10%,業績方面並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實際上,在交易操作層面,目前投資市場只有外匯交易真正實現了人工智能交易。盈米財富副總裁黃建翔認為,外匯操作所依賴的邏輯是快速、高頻、邏輯確定,所以適合運用人工智能交易。至於其他如股票交易、期現貨等需要多元考慮政策等因素的品種,目前人工智能的貢獻仍不明顯。
黃建翔同時表示,在市場趨勢的分析部分,人工智能運用在大批量數據的收集及分析上,已收到很好的成效,特別是各種複雜維度的交叉運算與模擬,都比人工更高效。其中,在歸因關係的辨識上,人工智能能持續學習各種具體而細微的市場徵兆,理論上能替代資深的研究分析人員。
對大多數公私募基金公司來説,智慧投資是行業未來的“黑科技”方向。上海某家中型量化私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投資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為防出現猝不及防的行業性顛覆,現在有些實力的公私募基金公司都在密切關注這方面的發展。”
基金關注人工智能投資機會
人工智能概念今年以來有幾次波段上漲,作為嗅覺敏銳的公募基金,自然不會置身事外。AI概念的上市公司作為投資標的也越來越獲得基金公司青睞。
從今年機構調研及持倉來看,截至20日,作為AI概念股,海康威視獲得607家機構調研,基金、私募分別佔85家、263家,數量最多。海康威視半年報顯示,共計431隻基金産品持有該股,佔流通股比逾10%,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混合持倉最多。除此之外,科大訊飛、四維圖新等熱門人工智能概念股也分別接受了120家、40家公私募基金的調研,二季度末分別有208隻和113隻基金重倉這兩個股票。
近年來AI一直都是市場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基金已發行的産品中,也不乏人工智能主題基金,其中,已有23隻産品今年漲幅超過10%,更有8隻漲幅超40%,近八成産品獲得正收益。
今年下半年,人工智能政策領域利好迭起。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10 月,發改委發佈《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的通知》,人工智能等領域重大工程將獲國家資金直接支持。
九泰基金研究發展部研究員劉越認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數據驅動,産業鏈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在具體標的選擇上,應從兩個維度進行挑選。其一,是核心競爭力和稀缺性。人工智能基礎層焦點在於晶片,技術層在於演算法和數據。比如目前AI晶片類公司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可替代性弱,上漲動力更強。其二,是落地性和行業規模。AI可以細分為多個領域,行業成熟是成批次的。舉個例子,國內圖像識別技術快速發展,已帶動安防類公司優先落地,業績可預期;同時,無人駕駛領域目前發展較快,金融、醫療等方面落地也指日可待。未來行業空間越大,投資價值越高,而應用落地快的公司值得優先考慮。(⊙記者 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