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份問題逐漸明朗之後,輕鬆籌仍未“輕鬆”。公開信息顯示,此前,輿論曾對商業公益眾籌平臺“輕鬆籌”頗多質疑。這些質疑曾充斥了整個募捐環節。例如,平臺是否合法、捐助者資金流向、受捐者案例真實性以及平臺收費的合理性等。
根據百度搜索熱度,輕鬆籌身份、輕鬆籌資金流向、輕鬆籌為何頻頻出現在朋友圈、輕鬆籌收費等問題仍是當前輿論關注熱點。
9月1日,《慈善法》正式實施,而輕鬆籌的身份問題開始明朗。
根據《慈善法》,個人不能發起公開募捐,慈善募捐的主體是慈善組織。不過,慈善法同時也為求助者開了“一扇窗”:個人雖然不能公開募捐,但是可以公開求助。
按照上述解釋,個人用戶並不能在輕鬆籌平臺以眾籌的形式進行募捐,但是卻可以以個人求助者的形式在朋友圈發佈傳播。
輕鬆籌平臺也曾于5月20日發佈公開聲明,稱輕鬆籌平臺僅作為信息服務方為其提供網絡技術支持,“輕鬆籌”平臺不對求助項目進行任何推薦與傳播,求助信息在“輕鬆籌”平臺發佈後,多通過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方式進行傳播,整個項目的發起即救助流程不屬於我國新慈善法規制的募捐範疇。
輕鬆籌副總裁于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解釋稱,他們一度通過不在網頁展示醫療救助項目、明確針對特定受助人,形成事實上的個人求助方面的私募項目,以規避法律風險。
不過,記者梳理髮現,隨著身份問題逐漸清晰,更多的質疑被拿到臺前。自今年慈善法草案公佈以來,曾有包含《南方週末》在內的多家媒體從不同角度關注輕鬆籌平臺,而其中交叉點最多的便是平臺項目的信任問題。
核實難題
據《南方週末》報道, 2月10日,一位在德國留學的白血病患者在輕鬆籌發起個人求助,希望籌款500萬元治病。這項求助信息在輕鬆籌平臺發佈之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患者將目標籌款金額500萬元修改為50萬元,並在兩天后籌款成功。
此事在社交平臺引起很大的波瀾,公眾質疑的焦點在於持有德國留學簽證的發起人本可享受德國醫保,卻在輕鬆籌平臺隨意填寫和修改資金數。輕鬆籌發現問題後,立即派工作人員到德國找到了這位留學生,“該留學生説調整金額是怕捐不滿,而且回國治療也需要錢。”于亮説,輕鬆籌最後把這項求助以爭議項目處理,凍結了籌得資金。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于亮並不諱言多個被外界詬病項目,不過,他認為大多數求助者是真的需要幫助,而不是抱著詐騙的心態。
據于亮介紹,目前輕鬆籌對類似項目的審核主要分成三塊來做,“包含基本的身份信息審核、病例審核以及發起人(不一定是求助者本人)關聯銀行賬戶審核”。
不過,目前對求助者家庭的總體資産情況並不當作必然的條件來進行驗證。對於求助者可能存在隱瞞真實財産狀況的情況,一般將通過舉報通道來進行干涉處理。
據于亮介紹,目前輕鬆籌負責審核的服務團隊超過100名,其中審核人員近40名,電話客服人員70余人。其中,審核人員大都具有醫學方面的背景,可以初步審核求助者發佈病歷和診斷證明的真實性。
于亮同時坦承,考慮到時間、人力和財力成本都比較高,所以一般不會去當地調查,而是通過公安部信息開放介面,來驗證姓名和身份證號是否匹配,作出初步信息審核。然後就是醫院的病例審核,機打病例報告,機打,審核人員審核身份,再通過技術判斷是否存在PS的可能。“目前輕鬆籌主要通過線上審核,因為有合作關係的醫療機構並不太多,和醫生電話溝通一次也存在難度,所以實地調查和電話回訪方面確實並未完全展開”。
根據公開數據,2015年,輕鬆籌醫療救助項目遭到用戶舉報1150起左右,相當於每天有3起用戶舉報。
道德風險和法律責任
目前已經公佈的幾起問題案例中,不乏由於缺少對求助者個人盡職調查而導致輿論爭議的情況出現。
最直接的例子是,今年3月12日,由於救女心切,中山大學團委的教師何金鵬在微信平臺上發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希望在朋友圈向自己的親戚好友求助因宮內感染早産而危重的女兒。他原計劃募捐10萬元,但截至3月19日0時,共收到善款945095.70元。該事件隨即在網上引起爭議。
3月28日晚,何金鵬在個人微信號“益人益事”上曬出捐贈明細,稱已與近2000名捐贈人進行聯繫,共已退款約60萬元。
在採訪中,記者曾質疑個人求助者可以超募以及作為第三方平臺應付義務過於簡單的問題。
于亮解釋稱,平臺不會出現超募情況,一般都是達到目標金額的時候自動停止,但是不排除最後延遲幾秒的金額殘余。“但是,這個額度一般不會太大,就是最後一名捐助者的錢”。
上海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張烽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來看,只要平臺向求助者索要了相關身份、醫療等證明,就不用承擔其他法律責任。“只有道德風險,而無法律責任”。
不過,張烽也進一步介紹稱,根據《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資助者在贈與財産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在籌款項目結束之前,包括籌款目標達成之前和求助者選擇提前結束籌款之前,這期間贈與財産未提現至求助者賬戶,即贈與財産的權利未轉移至求助者名下,資助者要求撤銷捐贈于法有據。
輕鬆籌本身也已設置了相關程式,解決資助者在籌款項目結束前的退款問題。虛假求助或面臨刑事責任大多數資助者僅僅基於對朋友轉發的信賴,就在沒有深入了解事件真偽的情況下捐了款,而這時出現的募捐詐騙新聞無疑會極大地打擊資助者。
于亮介紹,2015年,輕鬆籌大病救助平臺退回善款1600萬元。
雖然個人求助業務質疑不斷,但是其在輕鬆籌平臺所佔分量並不輕。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個人求助項目佔據所有項目一半的輕鬆籌來説,如果沒有個人求助項目的支撐,恐怕很難獲得這個量級的融資。
據了解,目前輕鬆籌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嘗鮮預售(農鮮産品、私房菜等)、夢想清單(影視圖書、藝術設計等)以及微愛通道(大病救助、災難救助、動物保護、扶貧助學及其他)這三大類型。
記者在輕鬆籌官網看到,嘗鮮預售項目完成率相對較低,大部分均為籌滿。對此,于亮稱,一方面,考慮項目太多,眾籌成功的項目經過設置變為“已投者可見”。另一方面,因為預售類項目存在籌資者預期過高導致,成功率下降。“個人求助項目,鮮有失敗的。”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輕鬆籌醫療救助板塊共上線2.3萬個項目,籌款金額1.8億元,參與人數380萬人。
于亮介紹稱,目前個人求助項目佔總運量近50%,但是具體盈利數據尚不掌握。“肯定比不上預售板塊,因為收取的費用差距太大”。
于亮表示,未來在個人救助板塊會不斷調整,例如,和國內的社保、醫保等社會保障聯動,但是不會因為爭議就撤掉該板塊。“畢竟這塊是好事,可以幫到很多人。”(鄭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