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發展綠色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品牌農業發展勢頭強勁。
吉林日報2月28日訊(記者 王欣欣 王雙雙):首屆“乾安黃金小米節”成功舉行,讓乾安的黃小米徹底火了一把,與此同時,松原市這座農業大市努力在結構調整、品牌創建、規模經營、農技服務和農業産業化上尋求突破的努力成果,也成功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據統計,僅2017年,松原市一産增加值實現277億元,增長3.5%。戰勝低溫、乾旱、內澇等災害,糧食總産量達744.5萬噸。
2018年,松原以“建設三大體系,打造綠色産業城、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戰略任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構建以糧為基礎、農牧結合、糧牧特加並舉、一二三産業融合式發展新模式,全面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改革創新、農産品品質安全、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啟動實施鄉村振興三年攻堅行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打造全國知名的綠色農業城。同時,加快推進松原灌區、河湖連通、引松入扶二期、花敖泡蓄水調蓄等重點工程建設。
新增高標準農田2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4.8萬畝。正常年景糧食總産量達750萬噸。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積極推進海峽兩岸(吉林)生態農業合作先行實驗區、農業循環經濟和玉米膜下滴灌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開工建設吉林省首個馬鈴薯種薯組培實驗室。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達450萬畝。著力打響農産品品牌。依託“我在松原有一畝田”項目,大力提高“查幹湖大米”“善德良米”“乾安黃金小米”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品牌搶佔中高端市場。
開展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工作,以實現水稻、玉米全程機械化為主要目標,以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為依託,以購機補貼政策為支撐,積極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組織開展以保護性耕作、旱作節水農業等為重點的農機化生産。
繼續扶持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勢規模經營,重點推廣長嶺縣興源合作社、寧江區民樂蔬菜合作社等典型模式,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促進松原市經營主體均衡發展,切實提高經營的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