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白慧谷”英才計劃走過十年曆程 長春新區人才工作再譜新篇章
2020-04-23 09:17:54來源:吉林日報編輯:杜偉責編:張群

  原題:“長白慧谷”英才計劃走過十年曆程 長春新區人才工作再譜新篇章

“長白慧谷”英才計劃走過十年曆程 長春新區人才工作再譜新篇章

4月22日,吉林省長春市暨長春新區2020年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工作會議在長春新區召開。

  寫在前面

  韆鞦基業,人才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的顯著優勢”。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圍繞創造流動機會、暢通流動渠道、擴展發展空間、兜牢社會底線等方面作出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為促進人才流動注入強勁動力。

  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長春新區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從實際需要出發推出硬招實招,在人才“引、育、培、用”等方面,推進和落實了一大批有效舉措,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致力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長白慧谷”英才計劃走過十年曆程,十年間,“長白慧谷”共入選138個人才項目,長光衛星、永利鐳射、永固科技等一些引進項目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新區高品質可持續快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十年間,人才工作改革迸發的活力與心懷夢想的天下英才相遇,在長春新區這片激情澎湃的熱土上,激蕩出源源不斷的發展能量。堅持政策惠才、平臺聚才、産業引才、服務留才,匯聚有項目、有能力、有潛力的人才,長春新區為各類人才鋪就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的舞臺,提供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人才是具有流動性的戰略資源,人才工作是具有開放性的系統工程。長春新區正在以務實有效的人才機制,奮力開創百業宏開的新局面,為推動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萬類霜天競自由,天下英才聚新區。長春新區的一系列舉措,充分地尊重人才價值,也將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作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集聚一支高品質創新人才隊伍,為全省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不息的澎湃動能。

  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

  4月22日,在吉林省長春市暨長春新區2020年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工作會議上,郭建華、惠守文等七個團隊和個人入選2019年度長春新區“長白慧谷”英才計劃,長春長光宇航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和長春海譜潤斯科技有限公司兩戶企業獲得“伯樂獎”企業稱號。十年“長白慧谷”品牌效應形成“強磁場”,吸引人才紛至遝來。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今,長春新區開啟新征程,廣納四海精英,為八方人才搭建施展抱負、大顯身手的舞臺,讓各類人才的智慧與活力在長春新區充分展現。

  2019年:

  “長白慧谷”聚英才 打造人才“強磁場”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引進人才要量體裁衣,讓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

  2019年,長春新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在省市組織、統戰、人社、公安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年人才建設投入資金2.81億元,新引進産業類項目109個,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9000余人,有1名人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人才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長春新區打造“長白慧谷”海納天下英才工作獲得全國最佳案例獎。

  ——創新政策機制,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長春新區按照市委總體要求,紮實推進體制機制“差異化”改革試點,結合新區實際制定了《長春新區進一步深化高端人才引進使用機制工作方案》。並率先實施長春新區人才新政,創新人才政策機制,形成“政策洼地”效應。在加大重點企業骨幹人才支持力度、建立重大人才項目決策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對産業、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都提出了新的更大力度的扶持舉措。

  依託長春新區“綠卡直通車”、外國留學生招聘會等形式,深入落實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入境優惠政策,共受理符合7項新政簽證達176件,綠卡簽發23件,吸引新註冊涉外企業17家。同時,組織開展2019年度“長白慧谷”英才計劃評審工作,入選7個高端人才項目,全年兌現人才政策資金4200多萬元。

  ——創新引進機制,招才引智“出實招”

  項目聚人才、服務聚人才、招聘聚人才、賽事聚人才,長春新區依託一批重大項目帶著高水準研發團隊和高端人才落位新區。長春海譜潤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郭建華,帶領團隊致力於OLED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研發及生産,産品已進軍華為等知名品牌手機屏量産生産線。長春光機所7名高管和技術團隊組建長光睿視公司,為北京德知航創科技、長光衛星等多家單位研製立體測繪相機産品。強化人才就業服務,打造“互聯網+人才就業(創業)”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實施“慧谷引鳳”行動計劃,與益田矽谷新城等4家孵化器共同組織開展政策解讀、人才招聘等活動,助推優質項目及高端人才落位新區。

  此外,長春新區通過進一步優化“智聯招聘”新區引才專欄、人才就業服務網等線上引才平臺功能,組織承辦赴北京“雙一流”學校招聘、專業技術人才招聘等引才活動百餘場,累計引進人才600余人。借助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暨2019“長春新區杯”創新創業大賽、長春市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的契機,集聚了30個優秀人才團隊項目落位新區。

  ——創新發展機制,全方位塑造“立體環境”

  長春新區通過創新發展機制,為人才打造“立體環境”,提供全方位創業保障。與北京中關村共同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已引進高技術企業60戶;北湖科技園累計入駐企業360家,集聚各類人才近萬人;中俄科技園已建成8個國際聯合實驗室,成為省內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引智示範基地”,集聚了一批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高水準産業化項目及優質人才;中日智慧製造産業園與近20家日企達成合作意向。

  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核心區啟動建設,搭建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作聯盟。依託“一院四所四校”合作機制,打造協同創新升級版,與中科院共建“中科院(吉林)科技産業創新平臺”,已落戶企業20余家;全區擁有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24家,柔性進站院士17人。

  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吉林工作站落戶新區。推出了“新金貸”貸款融資新模式,幫助企業破解融資難題。深入實施“創新券”制度,累計發放“創新券”1.47萬張,兌付資金2323萬元。成功推動英辰科技股份公司實現“新三板”掛牌,吉大正元、英利汽車2家企業主板上市申請進入最後審核,新增5戶企業進入省級上市後備資源庫。

  長春新區通過“僑夢苑”的建設加快推進了“吉林省僑商孵化器項目”建設,並積極借助海外學人創業園等資源優勢,承辦、參與知名僑商長春行等活動,吸引集聚“僑資、僑智、僑技”。

  ——創新服務機制,營造環境“拴心留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長春新區從細處著手,創新人才服務機制,營造“拴心留人”氛圍。強化榮譽激勵,開展傑出人才評選工作,授予長春聖博瑪陳學思院士等10名人才“長春新區第一批傑出創新創業人才”榮譽稱號,表彰他們為新區高品質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強化創業扶持,協助企業獲得省市人才項目支持、獎勵2100多人次,政策支持資金達7700多萬元。深入推進“萬人助萬企”行動、“諸葛團”專家行等活動,解決人才及企業發展深層次問題。

  長春新區打造全省第一家全部門、全事項進駐的政務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可辦理30余個版塊的1201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長春新區120套人才公寓全部投入使用,切實解決人才住房需求。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健康體檢、外出考察學習等活動,協調解決人才子女就學、配偶工作、入境出境等問題,全面強化人才生活保障。

  2020年:

  戰“疫”引才“不斷檔” 立足創新謀未來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如果説愛才體現的是一種理念,那麼如何聚才、留才、用才更考驗能力。

  今年,長春新區在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上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推動産業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加強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完善方式靈活的人才引育機制、拴心留人的人才服務機制、充滿活力的人才激勵機制,為加快推進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推動省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新區將列支2億元,專項用於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年新引入大學本科以上人才7000人以上。

  隨著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高層次人才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高層次人才和專家團隊身先士卒,主動作為,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智慧和力量。“長白慧谷”英才、佐丹力集團董事長韓丹,第一時間捐款500萬元購買醫用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省高級專家、長春高新留學人員聯誼會會長李玉新教授,帶領團隊成員成功研發出口罩消毒液、消毒濕巾、車內空氣消毒液等系列抗病毒消毒産品;海歸人才、庫美科技董事長李德蘭,積極承接國家級科研機構關於新冠病毒核心基因合成、探針及測序驗證等任務,為研究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機制等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邁達科技董事長王澤義聯合斯納歐軟體董事長柴麗等57名企業家,向武漢方艙醫院定向捐贈射頻熱療設備、隔離服等防疫物資……廣大高層次人才在各自領域中發揮所長,匯智匯力,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優化人才政策,增強政策效力

  加大國家、省市人才政策宣傳力度,借助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引智項目向東北傾斜、在東北設立專項人才資金等契機,積極組織企業向上爭取更多人才政策扶持。

  深入落實《長春新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五十條”》《長春新區應對疫情助企十五條》《長春新區後疫情時期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九條》等政策措施,助力人才企業加快發展。

  進一步完善、落實好新區人才政策,按照省市的總體部署,圍繞生物醫藥、IT、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研究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産業人才政策,繼續落實好“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等人才品牌工程,吸引集聚更多的優秀人才。

  ——拓展引才渠道,形成多維合力

  堅持招商與引智相結合,結合重大産業項目落位、重大創新開放平臺建設,加快引進産業類、科技類和外向型人才。

  充分依託資源優勢,主動策劃、參與各類招才引智活動,進一步優化線上引才平臺功能,推動企業更好的集聚人才。

  謀劃推進産教融合工作,聯合駐區企業與吉林大學、東北師大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學生實踐基地,健全完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及相關政策舉措,以創新舉措吸引本地高校培養的人才,推動大學生創業就業。

  深化“慧谷引鳳”行動計劃,強化與優秀孵化平臺合作,廣泛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及優質項目落戶新區。

  深化“僑夢苑”建設,聯合省市僑務部門積極策劃對接優質僑商團組,吸引“僑資、僑智、僑技”到新區創新創業。

  ——用好發展平臺,釋放聚才效應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70萬平方米新型孵化器和標準廠房、省裝備製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華為創新中心、北湖科技園四期等平臺建設,大力吸引創新創業人才。

  進一步完善中科院(吉林)科技産業創新平臺、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同體功能,加快設立吉林省科技創新研究院,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進一步加強與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運用好“新金貸”特色産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強化企業上市服務,推動吉林省首家科創板企業在新區誕生。

  ——創新人才服務,強化環境引力

  高標準舉辦國家區域創新中心高端論壇,為創新中心建設凝聚智慧、營造氛圍。進一步落實黨政領導聯繫高層次人才制度,協助解決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工作等問題。

  通過盤活國有資産、政府適度提供、提倡社會參與等方式,精心規劃建設一批産權型人才公寓,多渠道配置租賃型人才公寓,切實解決人才住房需求。結合“萬人助萬企”行動,探索實施投資項目“幫辦團”、企業家午餐會等新服務舉措,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水準。

  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廣大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在新區迸發、涌流。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對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長春新區將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堅定“人才是戰略資源”的理念,不斷發掘人才“軟優勢”,致力於“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品質提升和本質化提升,為推動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助力省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撰稿:蓋卓威 耿健 李佳聰 徐笑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