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2020-04-24 10:29:13來源:吉林日報編輯:杜偉責編:張群

  原題: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人才引培主題服務日”啟動儀式現場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企業代表在電子稅務體驗廳感受方便快捷的服務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科技稅收培訓線上課堂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發改委等9部門業務負責人、重點企業負責人等通過視頻收聽收看省發改委宣講服務企業政策 姜岸松 攝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人才引培服務日啟動儀式現場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融資對接主題服務日專場活動現場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吉林市直政法部門相關負責人走訪企業開展服務

辦實事 渡難關 促發展 吉林市“服務企業周”:送來春風一縷縷

“服務企業周”上,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服務企業的政策法規等相關資料,吸引相關企業、部門人員了解 姜岸松 攝

  寫在前面

  又是江城四月天,枝頭的新綠孕育著希望,復蘇的大地透露出勃勃生機。

  4月13日,和煦的春風吹來喜訊——為期一週的吉林市“服務企業周”正式拉開帷幕。吉林市以每天一項活動的頻率,圍繞減稅降費、融資對接和科技創新等七個方面開展專項服務行動。

  吉林市的“服務企業周”系列專題活動,以“千人助萬企”活動為載體,全方位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助力企業戰疫情、渡難關。

  吉林市為此制定實施了《吉林市關於開展全市“服務企業周”的活動方案》,總體方案設計按照“1+7+N”的形式開展。“1”即召開全市服務企業大會;“7”代表開展7個專項服務行動,每個專項服務設立一個主題服務日;“N”代表各縣(市)區、開發區、市直相關部門自行組織開展的活動。

  在系列活動期間,各牽頭單位及時宣講各項優惠扶持政策,積極搭建人才引進培養、金融服務等平臺,幫助企業解決有關企業融資、産權資質、基礎設施配套改造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問題,營造企業平穩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的良好環境。

  “服務企業周”求真務實,惠企的措施招招給力。在科技創新主題日的線上培訓環節,吉林市40多家企業提出百餘個問題,150家企業與科研院所、學校專家線上交流;在融資對接專項服務行動中,多家金融機構與10余戶企業達成意向協議,對企業渡過難關起到了重要作用;專家“小分隊”上門“問診”,為企業解決各類諮詢和服務;還有政法委組織市直政法各部門走訪7家企業,開展送法進企業服務;吉林市政務大廳行政審批窗口為2244戶企業辦理網上登記,其中,為企業復工復産特事特辦19戶次……

  政府服務心貼心,企業發展有信心。有了和諧親清的政商關係,企業家才能安心謀發展,才更有安全感和獲得感;有了“服務企業周”為起點,企業會輕裝上陣,迸發活力,更快發展。

  新政送暖 減稅享利

  “我們每季度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金額10多萬元,按照3%的徵收率需繳納增值稅3000多元。疫情發生後,國家給予稅收優惠,按照1%徵收率繳納增值稅,為我們節省稅款2000多元,減輕了企業負擔。”4月13日,在吉林市昌邑區稅務局辦稅大廳,前來辦稅的吉林博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説。

  同樣屬於小規模納稅企業的吉林市沐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有同樣的經歷。公司財務負責人説,他們原來按季度開票,金額約為16萬元,按照3%徵收率繳納增值稅約4800元。疫情發生後,出臺階段性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了經濟壓力,節省稅款3200多元。

  4月是納稅集中申報期,是稅務人眼中的“大徵期”。每天,僅吉林市昌邑區一個辦稅大廳就要接待近300人次。在疫情期間,國家稅務總局針對捐贈扣除、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産企業、公共交通運輸業、生活服務業、快遞業以及個體工商業戶和小規模納稅人等相繼多次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均得到了落實。“這麼多優惠政策集中出臺是前所未有的,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受益較大。”昌邑區稅務局稅政科負責人説。

  該局及時整理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微信群等渠道轉發給納稅人,並就重點問題進行解讀。他們還設立專門諮詢電話,就納稅人提出的一系列代表性問題深入解答。對重點企業,他們了解企業現階段的實際困難,除了提供政策優惠,還優先辦理增量留抵退稅。面對疫情期間部分企業無力繳稅,他們幫助企業申請緩徵稅款,已有多家企業將2月應繳稅款延期到5月末,累計申請延期繳納稅款734萬元。

  “疫情發生以來,昌邑區稅務局以減稅降費為主題,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認真執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廣大納稅人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稅收紅利,更提振了發展的信心。”昌邑區稅務局負責人説。

  政府牽線 産融“相親”

  4月14日,吉林市豐滿區開展“融資對接主題日”活動,7家金融機構分別與該區8戶企業簽訂意向性貸款協議,總金額達4700萬元。

  記者了解到,在當日的吉林省、吉林市“服務企業周”視頻會議後,豐滿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立即帶隊深入域內企業、項目進行走訪,按下豐滿區服務企業“啟動鍵”。他們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困難,以及企業人才、資金等方面需求,為進一步開展好豐滿區“服務企業周”系列主題服務活動奠定基礎。

  當日,在服務企業周融資對接主題服務日活動上,農業銀行吉林市分行客戶經理周慶欣向現場40余家企業熱情推薦“納稅e貸”産品,這種貸款可以零接觸辦理。周慶欣説,今年2月,他們得知吉林市卓欣康泰醫療科技公司面臨現金流嚴重短缺時,就主動與企業溝通,向企業推薦了這款産品。通過電話溝通,他們僅用8分鐘就為企業辦理了一筆100萬元的免擔保流動資金貸款,及時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此次舉辦融資對接活動,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多款金融産品,企業受益面很大。特別是面向受疫情影響和復工復産企業,針對性更強。”吉林市金融辦負責人説。

  科技助力 企業騰飛

  “請問老師,科技查新怎麼弄?去哪聯繫人做?大概多長時間?費用多少?”

  “你好,到吉林市科技查詢業務平臺申請,按程式選擇查新機構,費用400元,2至3個工作日網上可列印科技查新報告。”

  4月15日,在吉林市科技局“服務企業周”科技創新主題服務活動日系列活動上,150多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稅務領域專家通過螢幕線上交流。

  “近幾年,吉林市科技企業隊伍逐漸壯大。但是,據稅務部門反饋,很多科技企業因為不了解政策,沒有享受到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相關優惠政策。”吉林市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活動中,他們專門邀請吉林市稅務局相關專家,為企業講解稅收政策,幫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吉林華微電子股份公司工程師姜明寶在電腦前聽得非常認真,他今年剛接手分管此項工作。“通過培訓,我們了解到稅收政策的界定範圍,知道哪些項目能申請、哪些不能,這對我們企業意義很大。”

  在此次活動中,“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技術需求對接會”是個重頭環節,備受企業關注。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和吉林大學吉林市研究院等單位專家,分別介紹各自科研優勢及公共研發平臺情況,並與吉林市科技企業對接。

  當日,吉林市科技局相關領導還帶隊來到吉林光大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講解2021年吉林市科技創新發展計劃項目的扶持領域及相關申報條件等。按照省科技廳相關安排,當天,吉林市科技局還組織科技企業參加省科技小巨人企業認定網絡視頻培訓,組織參加省創業孵化機構與創業企業進行線上培訓。

  系列活動對進一步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動企業更好地復工復産起到積極作用,獲得企業好評。

  引培結合 築巢引鳳

  4月16日,吉林市舉辦“人才引培主題服務日”活動,全面開展專家人才服務企業行動,為企業提供精準人才服務。活動中,10位專家、學者現場為企業答疑解惑,詳解人才引培政策。

  據了解,吉林市委組織部圍繞吉林市重點産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需求,著力為企業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建立大學生實驗基地,不斷推動産教融合發展。他們根據企業人才服務需求,開展“專家人才民企行”活動,組織專家“小分隊”上門“問診”,為企業提供各類諮詢和服務。

  他們在開展“專家人才民企行”活動的同時,繼續深化“千名專家服務千家企業”活動成果,兩個活動同頻推進,推動形成“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服務助力、企業騰飛”的良好局面。

  此前,吉林市建設人才公寓,對於符合條件的引進人才,免租使用;出臺“行業領軍專家評審資助辦法”“人才助力民營企業發展18條”等政策,包括評選吉林市行業領軍專家,給予安家補貼、項目資助;支持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的引才計劃,對入選者配套落實資助資金等,為企業引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吉林市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將以這次“服務日”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支持企業人才引進培育工作。他們除了定期開展問診、集中進行復診、深入企業把脈和定期組織會診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話和微信等開展預約式、巡迴式和訂單式等便捷服務。

  司法護航 為企撐腰

  4月17日,吉林市委政法委召開“吉林市‘服務企業周’司法維權主題服務日”答記者問活動,市直政法各部門相關負責人就民營企業關切的一些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此前,吉林市委政法委組織全市政法機關學習和貫徹《關於民營企業及經營者輕微犯罪依法免責免罰清單》等文件,組織召開了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組織全市政法各部門分別制定了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措施。

  據答記者問活動中的介紹,吉林市公安局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專項行動,制定了助企復工復産措施和方案,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逐一明確包保責任,走訪全市企業86345家,廣泛徵求企業意見建議;吉林市人民檢察院對涉及民營企業的案件明確“從嚴保護、從寬處理”的政策,開展非法經營、合同詐騙和制假售假等專項整治工作,審慎辦理涉民企案件,建立民營企業的控告申訴“綠色通道”,為多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暖企”法律服務意見》,開展“百名法官進百企,服務三抓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妥善審理涉民營企業案件,依法慎用刑事強制措施,加大訴訟費用緩減免救助力度,設立服務企業綠色通道,為涉訴企業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吉林市司法局出臺了防控疫情助力全面復工復産18條措施,向企業發放涉企法律知識問答手冊,設立企業復工復産公證專門窗口,開展律師公益法律服務活動,已為50多家企業化解了合同違約和債務糾紛。

  服務項目 助推開工

  “我有一個問題:2019年11月,吉林市政府向省政府請示,請省政府將中新食品區一條鐵路列入我省‘十四五’鐵路規劃和增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但增列規劃還沒有消息。請問何時能解決?”

  4月18日,在吉林市發改委、市政數局聯合舉辦“項目促進主題服務日”活動上,省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通過視頻回答了這個來自吉林市企業家的提問。

  參加此次活動的,有吉林市發改委聯合市政數局等9部門業務負責人、康乃爾和富奧等重點企業負責人和前期工作人員,還有市、區兩級項目中心成員。

  當天的活動分兩個階段,首先,是通過視頻收聽收看省發改委宣講服務企業政策;其次,為吉林市圍繞招商落地、前期審批、開工入統、竣工驗收、投産開業5大環節、20個節點的全鏈條、全流程進行具體指導,側重項目前期手續、資金申報、融資服務的具體操作流程。在活動現場,就企業提出的規劃、用地、市政設施、融資等問題,市直各相關部門給予詳細解答,並建立了長期聯繫機制。

  中新食品區華興資産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叢洋説,通過這次活動,她對項目審批流程和政策更加清晰了。她説,公司的項目建設,在土地等各項手續審批中得到了市、區項目中心的很多支持和幫助。在市區財政部門的幫助下,公司去年申報地區政府專項債4億元,當年已到位2億元,為公司創業孵化基地項目解決了資金問題。

  優化市場 紓解企憂

  “以前,我們辦企業註冊等業務,都要來回跑好多次。現在有了‘e窗通’自助平臺,給我們企業帶來了便利,辦事不局限在8小時工作時間裏;我們只要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在家就能自助辦理了。”在4月19日舉行的吉林市“服務企業周”公平競爭主題服務日活動上,吉林市瑞申物業公司副總經理于濤對市場監管局的便民舉措很滿意。

  此次活動,在吉林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主會場,各城區設置分會場。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通過官網和微博等,向相關部門、企業代表及參與政銀合作的銀行,演示和講解“e窗通”系統辦理網上登記的業務流程,並對企業存在的問題答疑解惑。當日,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還走訪了部分企業,傾聽企業在復工復産過程中的訴求,解決企業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據了解,疫情期間,吉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産。他們推行登記註冊業務全程“網上辦、零見面”;為生産衛生防護、應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優化特種設備生産許可證換證手續,允許符合條件的特種設備生産單位通過自我聲明承諾,免評審換證;建立綠色通道,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相關醫療設備的檢定、校準等計量技術服務工作。疫情發生以來,僅吉林市政務大廳的行政審批窗口就為2244戶企業辦理了網上登記,其中,為企業復工復産特事特辦19戶次。

撰稿:吉林日報記者 李婷 姜岸松 李金銘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各相關單位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